目录第一章 机械概况 11.1 基本参数 11.2 主要特点 21.3 主要结构概况 2第二章 编制依据 3第三章 施工机械、工器具及人员组成 31.1 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31.2 施工人员组成 4第四章 施工质量保证及作业要求 41.1 施工质量保证 41.2 作业人员要求 61.3 使用前检查 71.4 轨道要求 81.5 起重机构要求 81.6 行走机构要求 91.7 安全用电要求 101.8 作业前检查 111.9 作业中检查 111.10 作业后检查 13第五章 安全施工措施 131.1 安全装置 131.2 安全操作要求 141.3 安全保证措施 141.4 指挥信号要求 151.5 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16第六章 维修与保养 171.1 润滑 171.2 钢丝绳 181.3 滑轮组 181.4 车轮 181.5 制动器 18第七章 强制性条文的执行 19第一章 机械概况1.1 基本参数50/10t MGG型通用门式起重机是由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制造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型 号: MGG主钩额定起重量: 50t副钩额定起重量 : 10t工 作 级 别: A3主钩起升高度: 15m副钩起升高度: 9m主起升速度: 0.95m/min副起升速度: 7m/min大车运行速度: 13.87m/min小车运行速度: 10m/min跨 度 : 40m 1.2 主要特点龙门吊主梁为双桁架结构,在桁架的上方装有起升台车的轨道,轨道型号为:QU70。
1.3 主要结构概况1.50/10t MGG型通用门式起重机外形尺寸:50/10t MGG型通用门式起重机外形尺寸示意图(单位:mm)第二章 编制依据1 50/10t MGG型通用门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 50/10t MGG型通用门式起重机安装图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4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等程序文件5 公司《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6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7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号8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9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09】891号10《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2008】696号11《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16-2008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强制条文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06版第三章 施工机械、工器具及人员组成1.1 施工机械及工器具1.1 100T汽车吊 2台1.2 导链5T 6台 1.3 导链3T 6台1.4 导链2T 8台1.5 经纬仪 1台1.6 大锤 2把1.7 手锤 5把1.8 板尺 2把1.9 角向磨光机 2台1.10 过眼冲 6个1.11 各种扳手 若干1.12 电焊机 1台1.13 电动扳手 1把1.2 施工人员组成工程负责人:魏 刚 技术负责人:徐 奇 指 挥: 李学兵 质量负责人:李 强 安全负责人:李 强 起 重 工: 6人 铁 工: 3人焊 工: 1人 钳 工: 1 人 其 他: 4人 吊车司机: 2人第四章 施工质量保证及作业要求1.1 施工质量保证1.1.1 50/10t门式起重机在安装时对易混件要进行编号标识,防止在安装时出现错误。
1.1.2安装质量按起重机械厂的技术规定要求进行验收(见附表)附表:序号项目简图允许偏差(mm)1由车轮量出的起重机跨度L1,L2跨度相对差L1-L2 LQ>26mΔLQ≤10∣L1-L2∣≤102门架对角线偏差D1-D2D3-D4LQ≤30m∣D1-D2∣≤5∣D3-D4∣≤53小车轨距偏差(双梁)ΔLx=±2mm4垂直于运动方向同截面两轨道间高低差Δh(1) k≤2mΔh≤3mm(2) >2mΔh≤0.0015k5小车轨道接头处的高低差e≤1mm6小车轨道接头处的侧向错位g≤2mm1.1.3整理试车记录,并作鉴定验收1.1.4钢结构各部不得有塑性变形,焊缝不得有裂纹,连接部位不得松动等,如发现缺陷,应作修补并重新试车1.1.5对主要受力结构件,若在运输或施工中出现损伤的部位,必须进行无损探伤检验1.1.6连接板结合面不准有锈蚀以及其它损伤1.1.7组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进行监督检验;安装调试完毕后,必须完成负荷试验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1.2 作业人员要求1.2.1所有参加操作吊机的司机、司索工、信号员、起重工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经国家主管行政部门考试合格后取证,持证上岗, 凡未经培训、无证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2.2参加龙门吊机操作,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作业禁忌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凡有不适者,均不得从事起重吊装作业1.2.3作业人员上班时发现自己人有头昏、恶心、腿脚不适者应暂做休息、如休息后仍觉不见好转者应离开工作岗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1.2.4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着软底的防滑鞋,扎紧袖口,束好衣服下摆,扎好裤管口做到衣着灵便1.2.5从事起重吊装的作业人员必须服从分工、听从指挥、互相合作,相互配合,在保证安全施工的条件下开展施工1.2.6从事吊装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完善了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做到各项安全设施完善,就位后方开始施工作业1.2.7在起重吊装作业中,做到统一信号,统一指挥,服从指令,密切配合,当发现有紧急情况时,每个人都有权命令吊机司机采取紧急措施1.2.8从事起重的作业人员严禁岗前饮酒、作业中打闹、开玩笑,在作业环境中睡觉,在危险处休息,严禁因争抢时间而违章冒险作业,打赌斗狠1.2.9无论起重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员和起重工,必须严格按《起重作业“十不吊”》进行操作1.2.10作业完毕,应对龙门吊机进行机停机防护,经司机检查无误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1.3 使用前检查1.3.1吊机拼装完毕后,应经设计人员和技术部门进行复核验算,并参照设计,对已拼装好的骨架进行复核是否符合设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令其整改1.3.2作业人员、负责司机应对龙门骨架、天车轨道、起重机构、走行机构进行检查,检查螺栓是否符合设计的大小、数量,销钉是否穿满、到位,保险销是否全部穿满、到位,螺栓是否施拧到位,焊接的焊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3.3由测量人员对行走的轨道进行测量,以保证龙门走道高差、轨距符合设计要求1.3.4由司机、电器安装人员检查各电路及控制元器件是否符合设计和安全用电要求,系统是否有良好的接地装置1.3.5检查各部位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备、灵敏、可靠1.3.6规章制度制定并且挂设于明显部位供作业人员随时参照检查、执行1.3.7安全标志设置于明显处和危险部位,提示标志按规定要求设置1.3.8与作业人员制定岗位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3.9机械调试,试车、试吊准备,进行整车试吊调试、试吊活动必须由设计人员、技术主管负责人,生产主管负责人,质检负责、安检人员、行政负责人和负责司机、拼装吊机的工长参加1.3.10调试后按试吊方案进行试吊,结果无异议、参加人员签字、签认,资料部门收集齐所有机械设备相关性资料备案。
1.4 轨道要求1.4.1钢轨必须统一,严禁在一条线上采用多型号钢轨,联接钢轨的鱼尾板、螺栓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专用鱼尾板和螺栓,禁止采用代用品1.4.2钢轨、垫板应连结牢固,采用承轨台线路的承轨台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固定钢轨的扣件必须满足龙门吊机跑车的强度,并施拧牢固1.4.3轨道应顺直、平整,不得出现凹凸不平和左右弯曲现象1.4.4轨道终端应设止轮器,防止吊机出轨1.4.5轨道投入使用第一周应测量、检查、调整一次,再至两周、测量、检查调整一次,以后不少于每个月调整一次1.4.6遇大雨、洪水、重大事故和严重超载应及时测量检查,调整轨道1.4.7经常检查螺连接情况,发现螺栓松动应及时拧紧,发现鱼尾板断裂或钢轨断裂、翻转变形应及时更换1.5 起重机构要求1.5.1起重机构的卷扬机、滑轮组、天车梁的承载能力和配备的钢丝绳必须满足起吊最大重量的安全要求,并且留有充分的富余量1.5.2起重机构所置高度必须经计算、满足施工吊装的最大高度1.5.3起重机构配备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其长度必须满足在最大起升高度最低位置时卷扬机卷筒上保留6圈以上1.5.4卷气扬机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排列整齐,不得有伤痕和外力损伤的痕迹,当钢丝绳使用至达报废标准时钢丝绳必须更换,严禁将就使用。
1.5.5卷扬机上钢丝绳应每班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钢丝绳与滑轮组的死头应卡接牢固,并定期进行检查1.5.6卷扬机的制动机构应灵敏可靠,每次重载起吊时,应先将重物起升离地面20cm高,对制动机构进行性能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听、闻到制动机构有异常声音和气味时应停车检查待弄清原因,排除异常后方可继续作业1.5.7起重机构的滑轮组应按设计符合承载要求,应定期对滑轮组进行检查,润滑、保养,发现磨损严重,轮盘破损,轴承(或钢套)破损时应及时维修更换,发现轮盘运转不灵的要及时维修,芯轴磨损严重或变形时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