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27621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测试(包括题与答案)文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川中恒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150分,分卷、卷,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3、1-10题,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并将姓名、原班级、考号写到规定位置.4、36、37题,将答案直接书写到答题纸上。第卷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绳(zhn)槁暴(p)以为轮(ru) 金就砺则利(l)B跂而望(q) 须臾(y) 参省乎己(xn) 靛青(dn) C跬步(u ) 蓼蓝(lio) 生非异也(xn) 骐骥(j)D锲而不舍(qi) 驽马(n) 金石

2、可镂(lu ) 蛟龙(jio)答案A解析B项“跂”应读q,“靛”应读din 。C项“跬”应读ku。D项“镂”应读lu。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C、韩愈,字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_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

3、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2、 B(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另一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B.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D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讲故事”的

4、传统做法上来。3、 D(A项流言飞语: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B项“趋之若鹜”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C项“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D由于王熙凤出生于

5、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做男孩子教养,因而,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4、A(B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食品”与“方便面”等不能并列D句子成分残缺,删除“由于”二、实用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

6、;“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

7、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

8、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5.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

9、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7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

10、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5、C(引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须及时行乐的思想。)6、D(A项呈现一种“非文人化”面貌说法不正确;B项“尚武”与“轻儒”不存在递进关系,因而“更使”一词不恰当; C项“轻儒”的否定说法错误。7、C(文中只是说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不能规范和束缚任侠精神,不能就此推断任侠精神是从这三种意识形态中发展起来的。)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

11、,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

12、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

13、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不一般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9、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

14、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第卷四、(26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3分)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8、(项中的“过”应解释为“拜访”。)9、(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句表现杜甫放纵不羁。上述二句不能表现其凄苦人生。)10、(“自幼同房琯就有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