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27303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学形式教师黄润金单位清新区第二小学课题名称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是第五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学习内容。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并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材所处地位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本课通过学生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探究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完本课后,接着是认识千米。教材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建立基本的长度单位概念,为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2、:使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长度单位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我觉得教学的难点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说教法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贯

3、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诱导法、活动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凭自己的能力参与活动去学习知识。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所采用的学法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丰富的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全体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成功的快乐。所以,我选择的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4、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我先播放一段短片(课件出示):同学们参加体检,小东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身高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米m和厘米cm)。接着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并在黑板贴上1米的纸条和1厘米的纸条,直观感知长度单位。(板贴纸条)然后我揭示课题:同学们,除了米和厘米之外,其实还有其它的长度单位,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认识2个新朋友,他们是分米和毫米。(板书课题:分米、毫米的认识。)在本环节,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认识分米。(我们先来认识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板书分米dm

5、)(1)量一量。首先,我在黑板上贴出1分米的纸条(贴纸条)。告诉学生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然后请同学们量一量1分米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通过测量得出1分米就是10厘米的结论。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dm=10cm)接着我示范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再轻轻地拿开直尺,看!这两指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分米。然后请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2)画一画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先和同桌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再画在纸上。(这里,我主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全体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让他们尝到成功

6、的喜悦。 最后,我在课件演示画的过程,告诉学生: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我们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 (3)找一找。在这个环节,我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然后用课件展示一些长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4)想一想。我先让学生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然后和同桌合作,在米尺上寻找答案。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得出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的结论。(板书:1m=100cm,1dm=10cm)然后我在课件显示。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简单换算,我还设计了500cm=( )dm=( )m,3m=( )dm=( )cm

7、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完成填空。本环节的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探索。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2、认识毫米(1)估一估首先,我请同学们估一估铅笔的长度是多少?(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安排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测的活动。)(2)量一量。然后我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铅笔有多长?学生自由测量,汇报测量结果:18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之后我引导学生知道1厘米中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板书:毫米mm)。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8、。(3)数一数。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得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cm=10mm),然后让学生尝试完成填空:40cm=( )dm,3cm=( )mm。(4)找一找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让学生举例,然后我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1毫米长度的认识。因为在认识分米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方法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所以,在认识毫米这个环节,我将成为学生的聆听者,不时地点拨一下他们。如果有学生不懂操作的话,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扶他们一把,指导他们学习。(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9、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五道不同层次的练习。1、量长度。(这一道题从“形象”到“抽象”,巩固“分米”,“毫米”的概念)(1)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2)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2、画线段。(这一道题从“抽象”到“形象”,巩固“分米”,“毫米”的概念)(1)长30mm (2)长2cm5cm (3)长1dm3,换单位。7m=70( ) 3( )=30mm4、填数字。90dm=( )m 60cm=( )dm(这两道题主要检测学生单位换算的熟练程度)5、看日记。(这一道题主要检测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综合能力。)下面是小明的一篇日记,请同学们帮他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2012年

10、2月17日 星期五 天气:阴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后去上学。学校离我家大约有90米,我跑步赶到学校。上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书本,认真听课。(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认识了分米、毫米这两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再次巩固新知的好方法。作业:1、课本56页第3题填一填。2、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写一篇数学日记。在作业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模仿,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附板书:分米、毫米的认识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m=100cm 1dm=10cm 1m=10dm 1cm=1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