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26653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摘要:本文就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实 时监测,根据裂缝监测结果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计算水力压裂措施前后渗流 阻力及产量,是一项十分必要评价压裂效果的可靠方法。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油气藏;地应力;储层;评价目前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油层进行水力压裂改造。通 过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压裂人工裂缝形成过程中所诱发的微地震事件,通过对微 地震事件反演及震源定位,就可以了解裂缝的产状,进而客观的描述压裂裂缝的再 生作用导致的应力改变,以有效地提高油田开发水平。1. 微地震监测技术微震动(包括微地震)监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

2、起来的一项地球物理勘 探新技术,应用于油气藏勘探开发、煤矿“三带”(冒落带,裂缝带和沉降带)监测,矿 山断裂带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油气田 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1.1监测原理油气水井新井投产或后期改造进行水力压裂时,在射孔位置,当迅速升高的井 筒压力超过岩石抗压强度,岩石遭到破坏,形成裂缝,裂缝扩展时,必将产生一系列 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微震波被布置在压裂井周围的多个监测分站接收到,根据各 分站微震波的到时差,会形成一系列的方程组,求解这一系列方程组,就可确定微 震震源位置,进而计算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 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裂缝宽度等 参数。1.2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根据目前国际上通常评价系统,水力压裂前后几何渗流阻力(QrP)、产油量 (q )、渗流阻力下降率(V)分别为:2.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青海柴达木地乌南油田应用实例2.1乌南油田基本概况乌南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为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区昆北断 阶亚区乌北-绿草滩断鼻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构造面积130km2,构造整体为一由 东南向北西方向倾没的鼻状构造,构造轴向为北西向,构造西南翼地层倾角较大, 东北翼地层倾角相对较小,主体部位轴向330度。区内断裂发育,大小断裂20余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