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点、线、面、体.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26178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2点、线、面、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1.2点、线、面、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1.2点、线、面、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1.2点、线、面、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2点、线、面、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2点、线、面、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趣”引入,“乐”而学之 - 点、线、面、体课例分析重庆天宝实验学校 唐健一、主题与背景数学是一门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数学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事物的抽象模型,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计算的重复性和繁琐性,从而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而区“品质课堂”六元素之一的“趣乐性”也指出,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求知体验并逐步形成好学善学乐学的优良品性.因此, 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2、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享受成功的乐趣.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彼,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点、线、面、体的教学在初中数学品质课堂的趣乐性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供大家参考. 二、情景与描述片段1:一张照片(多媒体展示校园一角 )师:“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请同学们观察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地方?学生心中起了涟漪,小声的议论起来。师:照片中包含了哪些几何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指出了他发现的几何体.一张普通的照片为什么会引起同学们这么大

3、的兴趣呢?因为同学们实在太熟悉它了,每天生活在这里,天天看到这些建筑,没想到它还蕴含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当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挖掘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

4、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片段2:一个游戏师: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猜猜看。口袋里有6个几何体,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其中的一个,然后通过语言描述来让同学们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几何体?当然,描述中不能出现几何体名称中的任何一个字.学生甲:这个几何体有6个面.无人能猜出。学生甲:还有8个角.师:是8个顶点(纠正学生表述).学生甲:还有12条棱.学生乙:一定是长方体.学生甲:恭喜你,答对了.游戏继续紧张进行,直到结束,学生们仍然兴致不减.一个小小的游戏,学生表现出来的热情是不可想象的。游戏中蕴含了几何体的特征,不知不觉中,所有几何体的特征已经悄悄的印入每一个学生的脑海。游戏中蕴含了几何体的

5、特征,学生玩游戏时精神高度集中,在游戏中实现了心理自由,在游戏中得到信息和灵感,在游戏中挖掘出了潜能,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游戏学习当中的不断冲突、尝试、探索,进而能使学生间相互了解、包容、尊重.游戏新奇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感觉数学就是有趣、好玩,并影响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所以数学若能将课程教学游戏化,必定能事半功倍.片段3:一个活动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这里有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的纸板, 用笔夹住它们的一条边旋转, 会形成什么图形? 学生兴奋地操作起来, 不一会得出结论.学生甲:将半圆形旋转能得到一个球.学生乙:旋转直角梯形能得到圆台.教师再学生操作完成后,

6、再动画演示运动过程.师:圆柱体、长方体还可以用怎样的运动方法可以得到? 学生甲:我们可以将几本大小相同的书重叠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说明通过平移长方形也可以得长方体。同样,圆柱也可以通过圆的平移而得到.一个简单的活动,将实验、演示、空间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总结、空间想象,完全沉浸于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中。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做数学”的乐趣与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三、讨论与反思这堂课给了我深深的感触,一张普通的照片,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简单的活动,竟然能如此吸引学生,让学

7、生沉醉于课堂学习中,仔细体会,正是这张普通的照片,来自熟悉的生活,体现了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有真实感,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以游戏代替了枯燥的学习,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开放与协作是现代教育的精髓,通过活动,置问题于开放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是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等发散性思维,二能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进行整合。这种以“生活中的数学”,“游戏中的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教学,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 , 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这正是由“趣”产生“乐”, “乐”而学之.当然,我们的课堂不能一味的追求生活情境、活动、游戏等,而忽略了数学的本质,正如一个好的产品,不但要有漂亮的包装,吸引人的眼球,也要有过硬的质量,才是根本.我们更应该通过数学本身的神奇与美妙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精髓,可以用思考的方式发出影响客观世界的力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由“趣”引入仅仅是一种方式,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真正喜欢数学,乐而学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