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25675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第二章 工程概况 1第三章 前期调查 2第四章 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分析 34.1错台 34.2蜂窝 34.3麻面 34.4露筋 34.5缝隙夹层 34.6局部胀模 44.7缺棱掉角 44.8局部渗水 44.9构件裂缝 44.10梁板柱接槎不当 44.11墙、柱底烂根 54.12表面泛砂 54.13板面裂纹 5第五章 质量缺陷具体处理方案 65.1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65.2施工准备 75.3施工物资与人力准备 75.4缺陷处理要求 85.5具体处理措施 85.5.1错台缺陷处理方法 85.5.2蜂窝缺陷处理方法 85.5.3麻面缺陷处理方法 95.5.4露筋缺陷处理

2、方法 95.5.5缝隙夹层缺陷处理方法 95.5.6胀模缺陷处理方法 95.5.7缺棱掉角缺陷处理方法 105.5.8渗水缺陷处理方法 105.5.9构件裂缝缺陷处理方法 125.5.10梁板柱接槎不当缺陷处理方法 135.5.11墙、柱底烂根缺陷处理方法 135.5.12表面泛砂缺陷处理方法 135.5.13板面裂纹缺陷处理方法 13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 14第七章 应急预案 15第一章 编制依据(1)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TJ-08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 设计与文化宫站(S200526-CZ14-S)第二册结构与防水第二 分册主体内部结构(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4-2015);(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 GB50666-2011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50108-2008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 );(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 GB50496-2009 );(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 2003 版);(9)常州市轨道公司 关于规范车站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的通 知;( 10)其它现行相关施工书籍资料、现行技术标准、设计规范、 规定等;( 1

4、1 )我公司地铁施工中积累的经验与对地铁施工的研究成果 和技术储备。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第二章 工程概况(1)1 号线车站为 14m 岛式站台地下三层车站,车站净长 317.133m,净宽21.3m,其中“刀把”部分长63.263m。1号线 车站标准段坑开挖深度约24.66m,端头井段约为26.36m。(2)车站为14m岛式站台地下三层双柱三跨(局部单柱双跨) 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车站主体基坑均采用半铺盖明挖顺做 法施工。(3)车站主体采用 1000 厚度地下连续墙+水平内支撑围护体 系,地下连续墙在车站正常使用期间通过压顶梁参与车站抗浮,并与 内衬墙形成“复合墙”结构,共同承受

5、水土压力。(4)本站结构底板、站台板、中板、顶板自起点SK21+414.062 向北以2%。的坡度向上倾斜。(5)车站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抗 震等级为二级,车站结构中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当地下水无 侵蚀性时,地下车站的环境类别按照I类(一般环境条件)考虑,设 计使用年限100年。(6)迎水面结构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防水混 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结构的埋置深度确定,并不得小于P8,小于30 米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0。车站主体结构采用耐久性混凝土, 迎水面结构混凝土(顶板、侧墙和底板、底板梁)中应添加高效减水 剂和抗裂防水剂,并按高性能混凝土要求进行配

6、制,双掺优质粉煤灰(MH级灰)和粒化高炉矿粉渣微粉(M S95)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具体如下表:表 2-1 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与抗渗等级结构位置混凝土标号抗渗等级备注基础垫层C20/车站底板、底板梁C35P10中板、梁C35/顶板、梁C35P8柱C45、C50/内衬墙C35P8/P10下三层内衬墙为P10防水保护层C20细石混凝土(早强)/7)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在一般情况下满足些列规定:表 2-2 车站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结构类型顶板顶板梁中板中板梁站台板、楼梯等内部二次结构外侧内 侧外

7、侧内 侧保护层厚度(mm)45354540354025结构类型底板底板梁内衬墙柱外侧内 侧外侧内 侧外侧内侧35保护层厚度(mm)453545404535注:顶、底板梁的钢筋根据顶、底板钢筋净保护层相应放置,如板梁 倒置,则作相应变动。第三章 前期调查针对一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对车站 结构全数检查,发现车站主体结构存在错台、蜂窝、麻面、露筋、缝 隙夹层、缺棱掉角、局部胀模、局部漏水等问题。第四章 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分析4.1 错台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 的错台现象,一般错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模板外支撑 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8、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2)、 模板支撑基础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 样;(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使模板 变形;(4)、施工缝处模板连接不牢固,使模板走样。蜂窝蜂窝是指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 分析,形成 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上、下料 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2)、混凝土的振捣不实,或漏振,或 振捣时间不够;(3)、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4)、 钢筋过密,未增加间隙就继续灌注混凝土。4.3 麻面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 筋现象,它 产生的原因主

9、要有以下几点:(1)模板表面粗糙,粘附 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贴产生麻面;(2)、模板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收,使混凝土 表面早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4.4 露筋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部分或局部未被混凝土包 裹或外露, 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未到 位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2)、模板安装不严实存有缝隙,造成 混凝土水泥浆漏失;(3)、保护层垫块未放置到位。4.5 缝隙夹层缝隙夹层是施工缝或诱导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它是因施工缝或诱

10、导缝处理不当以与混凝土中含有垃圾杂物所致。4.6 局部胀模混凝土胀模现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严重者需 要进行剔凿, 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常见的混凝土胀模原因主要 有:(1)、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2)、由 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3)、 模板安装过松;(4)、支撑数量不足,造成荷载重分配,跑模。4.7 缺棱掉角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墙以与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 部残损掉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润湿,使棱 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而水化不充分,引起强度降低,拆模时 则棱角损坏;另外,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善

11、,也会造成棱角损坏。4.8 局部渗水地下结构中可能出现的渗漏情况,按结构部位可分为变形缝部 位、施工缝部位、墙面部位、穿墙管道部位、预埋件部位。按渗漏状 况可分为孔眼渗漏、裂 缝渗漏、墙面潮湿或渗漏、施工缝渗漏、变 形缝渗漏、管道与预埋件部位渗漏。 本工程仅在施工缝部位与墙面 出现局部漏水,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缝部位浇注不 良或骨料集中;(2)、施工缝掉入杂物导致防水失效;(3)、混 凝土接头部位产生收缩造成开裂;(4)、施工缝防水施工不良造成 防水失效;(5)、混凝土中的杂物较大形成过水通道;(6)、混 凝土收缩或结构裂缝;(7)、浇注时振捣不良导致不密实、内部空 洞等原因形成

12、积水。4.9 构件裂缝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外荷载(包括施工 和使用阶段)引起裂缝,有变形(包括温度与湿度变化与不均匀沉陷 等产生的变形)引起的裂缝和有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 放、运输、吊装等)不善引起的裂缝。主体结构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4.10梁板柱接槎不当梁、柱、板接槎不当是指现浇混凝土的梁头、板底、柱顶出现凸 模、夹渣或尺寸偏小,混凝土用量不足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模板尺寸 偏移,杂物未清理彻底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造成的。4.11 墙、柱底烂根墙、柱底烂根是指混凝土墙或柱子与板面或梁顶面接槎处出现的 局部起砂、夹层、夹渣或杂质较集中的质量缺陷,从而使混凝土墙或 柱

13、子与板面或梁顶面之间的混凝土接触面积缩小,强度较弱。4.12 表面泛砂表面泛砂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砂颗 粒、小石子松动、脱落的现象。造成的原因有(1) 、水泥问题:劣质水泥或过期受潮的水泥,直接造成水泥 地面强度不够,出现起砂现象;(2) 、水泥用量过少,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会有意降低水泥 掺量;(3) 、水灰比过大,拌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时加水过多,造成 硬化后的砂浆或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大,从而严重影响强度;(4) 、养护不当,湿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夏天可以 适当提前开始湿养护。如果过早洒水或室外施工被雨淋,则会因为表 面水灰比过大而造成表面强度差,起灰起砂。露天地面

14、施工时,在水 泥地面进入初凝时最好覆盖草席或塑料膜养护,避免阳光直射和刮 风。冬季施工时,当气温低于5度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否则水泥地面很容易因为受冻造成地面起砂。(5) 、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还有:过度振捣、未与时去除表层 泌水、过早开放使用、砂或石子中含泥量太大等。4.13 板面裂纹板面裂纹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出现不同深度,不规则的裂 纹。按照开裂原因,可以分为如下四种。(1) 、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的混凝土浇筑 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 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 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

15、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 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 缝。(2)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 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 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 板表面龟裂。(3) 、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 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与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 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 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 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