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25160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本科教学大纲本-第7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三、学分与学时:4.0学分。总学时为75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30学时。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学科通识模块,必修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主 要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为学习临床各科的 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逐 步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的原理

2、、方法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课程的操 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和病例讨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人 才。同时,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六、教学重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 桥梁,对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以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为 主。以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方 法为重点。对常见微生物的典型代表菌要讲深讲透,同类微生

3、物比较其特性或作简要介绍。七、主要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2. 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3. 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F免疫性、诊断与防治。3. 了解立克次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立克次体结构与组成。【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 疫性。2. 主要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第21章衣原体【目的要求】1. 掌握衣原体的定义;发育周期与

4、形态染色;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致病性。2. 熟悉衣原体的共同特性;衣原体的培养、致病性与免疫性;沙眼衣原体沙眼亚种生 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衣原体致病性。3. 了解衣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衣原体的抗原结构、抵抗力;性病淋巴肉芽肿亚 种;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抵抗力。2. 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性病淋巴肉芽肿 生物变种的致病性。3. 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o第21章螺旋体【目的要求】1. 掌握螺旋体的定义;苍白密螺

5、旋体苍白亚种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2. 熟悉钩端螺旋体。3. 了解螺旋体的种类;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致病性;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微生物学 检查法;其他密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培养、分类检查和防治;回归热疏螺旋体和奋森疏 螺旋体。【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螺旋体主要特点及分类。2.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 防治原则。3. 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 治原则。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目的要求】1. 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病毒的增殖。2. 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干扰现象;病毒

6、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概念; 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双股DNA 病毒的生物合成。3. 了解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交叉复活、多重复活的概念及其意义;互补作用、 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的概念;病毒的分类:卫星病毒与类病毒;单股DNA病毒、 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合成。【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病毒的非结构 蛋白。3. 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 单负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

7、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 常增殖。4. 病毒基因突变;病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概念;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病毒基因产物 相吒作用的机制;5.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6. 病毒的分类原则。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肮粒。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 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干扰素定义、种类、作用、抗病毒机制和特点。2. 熟悉病毒感染的类型和传播方式;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抗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3. 了解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1. 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

8、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 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病毒与肿瘤。免疫病理反应: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 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2. 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3. 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 染、慢发病毒感染)。4. 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 肿瘤活性;N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点。5.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即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的作川。细胞免疫 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6 .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目的要求

9、】1. 掌握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 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 苗)的概念。3. 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1. 病毒学诊断:标木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细胞培养。2. 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类毒素、预防接种。3. 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4. 病毒感染的治疗。第26章呼吸道病毒【目的要求】I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 NA)及其功能;流感病毒的分型、变 异和意义。2. 熟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分离鉴定和防治原则: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麻疹 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

10、则;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呼吸道合胞 病毒的致病性;风疹病毒的形态及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形态及致病性;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 性状和致病性。3. 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肠病毒。【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呼吸道病毒的种类。2. 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 检查法。防治原则。3.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 冠状病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4. 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5. 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6. 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

11、防治原则。7. 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金胞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一般特性。第27、28章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目的要求】1. 掌握肠道病毒的种类;脊儡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 防;急性胃肠炎病毒主要种类、流行方式;人类轮状病毒的形态、基因组、致病性、免疫性。2. 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人类轮状病毒的微生物学检 查;肠道腺病毒的致病性;杯状病毒的致病性;星状病毒的致病性。3. 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微生物学检查法;人类轮状病毒的基因结构、分 型和微生物学检查;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肠道病

12、毒的分类及其共同特性。2. 脊惟灰质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预防措施(疫苗)。3.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4. 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第29章肝炎病毒【目的要求】1. 掌握肝炎病毒的种类和主要差异(病毒核酸类型、传播途径、引起慢性感染、特异 性预防等);HBV的抗原一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2. 熟悉HAV形态、核酸类型、抗原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 防治原则;HBV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HCV的形 态、核酸类型、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HDV的形态结构、感染类 型与致病性;HE

13、V的形态、核酸类型、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3. 了解HAV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HBV的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感染模型与细胞培 养;HCV的基因结构与分型;HD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HEV的基因结构与分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2.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3. 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 径、致病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 苗)。4. 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第30、31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14、目的要求】1.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2. 熟悉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登革病 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抗原分型:汉坦病毒的致病(肾综 合征出血热)与免疫;新龈出血热病毒的流行。3. 了解黄病毒和甲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 学检查法;登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森林脑炎病毒;肺综合征; 汉坦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概述: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

15、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第32章疱疹病毒【目的要求】1.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血清型与致病性;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型与致病性:巨 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与先天性感染;EB病毒的致病性。2. 熟悉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单纯疱疹病毒的防治原则;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防治 原则;巨细胞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EB病毒与宿K细胞的关系。3. 了解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微生物学检查;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微生物学检 查;巨细胞病毒的防治原则;EB病毒的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人类疱疹病毒6 型、7型与8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L概述: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及共同特点。2.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及HSV-II与宫颈癌的关系。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4. 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5. EB病毒致病性。第33章逆转录病毒【目的要求】1. 掌握HIV的形态和结构、HIV的传播途径、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所致免疫损害。2. 熟悉病毒的复制、变异、原发感染、慢性感染和激发、合并各种机会感染与肿瘤、 HIV感染的免疫应答、微生物学检查原则、抗病毒治疗;人类嗜T细胞病毒1、2型的生物 学特性、传播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