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24921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 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学习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课堂导入:课前播放歌曲 天堂,学生随唱, 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2、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自主学习:(用 15 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 _人物 :_经济发展 :_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条件: _2. 时间: _战役: _作用 :_三、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影响 _2、昭君出塞:时间 :_对象 :_作用 :_ 、 _合作探究:、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 (识图 P78 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

3、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精讲点拨:、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

4、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4、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 是用所谓 “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达标检测:一、选一选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B. 单于c 赞普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 冶铸业

5、发展c 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D. 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AB. c D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 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二、材料分析题7西汉时, 有一名将, 在反击匈奴的

6、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 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三、问答题8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参考答案: B2c3c4B5A6B7霍去病;为国忘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8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把匈奴赶

7、到漠北,从此不能与西汉抗衡。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拓展提升:、“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民肯定和赞扬?假如你是当时的昭君,你能自愿远嫁他乡吗?2、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你的看法是什麽?3、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课外作业:必做题: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请完成:. 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2. 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3. 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4. 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选做题: 1、搜集有关赞扬王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等,准备在班内交流。2、关于匈奴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它的强大,造成中国北部边患严重,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给北部边民带来灾难。因此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没有贡献。另一种观点认为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你认为上述哪种观点正确,试说明理由。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