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245367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邦音乐的现代色彩析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摘 要:肖邦,被誉为是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辉煌而短暂,所创作出的无数的钢琴作品如熠熠闪耀的繁星洒在音乐的天幕上。而其中这首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无疑是当中最为璀璨的作品之一。纵观肖邦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无论从旋律、和声、节奏还是从音乐风格与情绪上无不显示出民间音乐元素与浪漫主义音乐形式的结合。本文重点研究了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关键词: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旋律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肖邦与许多伟大音乐家们同处在浪漫主义时期,但肖邦的作品与其他作曲家们却有着不同

2、的风格特征。 肖邦的音乐作品都充满着深情和梦想, 从旋律到富于色彩的和声都彻底地钢琴化, 具有其它乐器无法表达的神韵。 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他的初期作品,因为具备了上述的魅力,所以被列入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之中。 然而,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在演奏一部作品时,仅仅把握住乐曲风格是不够的,更要掌握作品中独特的演奏技巧, 从而使乐曲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本文重点研究了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一、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乐章分析第一乐章:庄严地。肖邦严格地袭用了古典协奏曲式,却在织体与音乐表达上运用了浪漫手法。并且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e 小调钢琴协奏曲还是f 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始终让钢琴占绝对主导地

3、位,乐队通常只在和声上作为钢琴的陪衬。乐章开始,乐队呈示部用弦乐引出略显忧郁的第一主题,仿佛作者对爱情的冥思。紧接着全乐队出场,将这忧郁的思索变为热烈的诉说。诉说过后,进入到第二主题,肖邦对恋人的思念和起伏的心情展露无遗。随后,在弦乐的低语声中,钢琴华美地登场。第一主题由钢琴奏出使音乐表达更加细腻,不难发现,右手吟唱般的旋律下,左手需同时弹奏两个声部。巴赫的复调音乐是肖邦一直推崇的,并且在很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复调的写作手法。肖邦的复调不是巴赫那样较严谨的模仿对位,而是将各声部与主旋律融合在一起,但各声部又有自己的旋律线条。因此在弹奏时,应仔细分析各声部的主次地位与相互间的连接关系,以将旋律更清楚

4、的阐述出来。在连接部,肖邦不像李斯特那样以炫技为主要目的,与之相比,肖邦更像是在歌唱。在连续的手指跑动中,还需注意音色与和声变化,及右手的复旋律,即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跑动中弹奏出另一声部歌唱般的旋律。塔代乌什席琳斯基评论:“在肖邦之前,钢琴从未像这样歌唱过。平和而又明朗的情绪慢慢阴沉下去,然后又渐渐获得张力,结束时却充满了深深的无奈。这一主题的织体其实是第二乐章的预示,音乐表情也与第二乐章相照应,这使之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比照。弹奏时,需要手指稍微伸直,使手指与琴键的接触面更多一些,落到琴键最底部,使声音稍稍延长,这样就可以发出弦乐般的声音。在整个主题中,必须要照顾到左手的双声部织体,特别是强调

5、低音音符的作用,并将其与主旋律协调起来。这样可以使音乐的层次更明显,更富于变化。第二乐章:小广板。肖邦在给友人提图斯沃依捷霍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虽然半年来我没有和她说过话,却始终不渝地在为她效力。她已经闯入我的梦境,对她的想念使我创作了协奏曲的慢板。就连李斯特也钟情于这一乐章的优美。与e 小调钢琴协奏曲相比,这部作品具有突出的诗歌性,而这种诗歌性恰恰在第二乐章表现得最为充分。塔代乌什席琳斯基评论道:“在迄今为止的音乐文献中,很难找到包含在声音中的,如此含蓄,如此充满激情又动人心弦的爱情表白。对于演奏者来说,这一乐章绝对是个极大的挑战。节奏的自由伸缩处理和声音表达的声乐性

6、,即装饰音的处理,是演奏这一乐章的关键。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典型的盘旋曲式。这一乐章的主题旋律带有波兰民间音乐玛祖卡的性格。钢琴的出场,优雅地把人们从柔美的爱情带入到炽热的舞蹈行列中。乐队的全奏稳固了音乐的玛祖卡性格,而乐队与钢琴的齐奏以冲动人心的光辉与活力将乐曲引入连接局部。在连接局部,钢琴轻盈的律动与长笛、单簧管和大管的对话补充将我们带到了另一番景色中。在这里,钢琴与乐队始终平等地对话,在演奏中要注意左手与右手、钢琴与乐队间的协调配合,还有钢琴连线间的音色与歌唱性。二、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色1、诗意的旋律肖邦的夜曲以其富于诗意优美如歌的旋律而著称于世,因此研究肖邦的夜曲,必然首先

7、提及它们的旋律特性。规整的复排子四四拍,以行板的速度进行。这样的速度十分有利于表现舒展、悠长的旋律线条,能够充分展示音乐语言的回转起伏,使人听来不禁产生出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弱起的旋律,听起来好似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不知不觉愈来愈近,使声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乐曲采用二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使旋律带有浓郁的波兰民间音乐特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旋律开始是一个四度,紧接其后的是连续级进下行的四音,形成一个根本动机,这一根本动机在后面的旋律中继续开展使用,这种盘旋式的旋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连线使得旋律气息宽广、抒情如歌、柔和典雅。肖邦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沃土之中,运用了波兰民歌中声乐性与

8、器乐性特殊结合的手法,把钢琴的特殊性与声乐性的旋律紧紧相联,大大扩展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和性能。他突破了直接从声乐移植过来的传统写法,充分利用钢琴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创作,采用大量的半音,从而使旋律线格外柔顺平滑、美妙精致,使歌唱性旋律倾注了真切的情感内容,富有广阔开展的内心潜质以及诗的意境和韵味。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歌唱性旋律到达空前水平,表达了作为真正的钢琴诗人的艺术魅力。2、 歌唱性旋律歌唱性是肖邦旋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非常重视将钢琴音乐中吸收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变得声乐化。这一做法主要归结于肖邦对意大利歌剧的崇尚和喜爱,在当时,肖邦是非常喜欢意大利美声演唱的,通过长期聆听美声演唱,从中他学到了歌

9、唱家是如何沉着地运用声音,并将这种获得优美声音的能力运用到钢琴创作中,从而创造出一种纯粹的歌唱声音。这首协奏曲的局部旋律同样具有这种特征:优美的线条化的歌唱性旋律。这些旋律的音域非常符合人歌唱所能到达的音域,因此,这些旋律是非常容易被接受和记忆的。另外,肖邦在创作这些歌唱性旋律的同时,还将意大利歌剧中常用的宣叙调和花腔式旋律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使钢琴作品更加利于情感的表达。此外,意大利歌剧宣叙调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音型、级进式的上下行,正如作曲家在向心中的爱人朗诵诗歌,表达爱意。3、绚丽多彩的装饰性旋律华美的旋律装饰是肖邦旋律的又一突出特征,作曲家主要是通过装饰音和华彩经过句的运用来对旋律进

10、行装饰,实现旋律的华美多彩。在这首作品中,肖邦同样运用了这些方式将自己的旋律进行不断的变化和加花,使这些旋律披上了精致华美的外衣。1装饰音在整个作品中,肖邦运用了大量的倚音、颤音、波音等装饰音,在这些装饰音的运用上,作曲家没有受古典装饰音用法的束缚,而是非常自由地运用这些装饰音,通过对这些装饰音的变化处理,将这些装饰音变成丰富和开展乐思的手段,使其成为旋律开展的有机组成局部。肖邦对装饰音别具一格的运用,一方面实现了对古典主义单纯的装饰性旋律的开展,另一方面使整个作品的旋律显得更具色彩化和浪漫性。双音式倚音,在倚音的运用上,除了古典装饰音中前倚音的用法外,作曲家还将双音作为倚音的素材,来对双音进

11、行装饰,此类倚音的用法在整个作品中非常普遍。颤音与多声部,在这首作品中,颤音显示了其独特性,作曲家除了单层次的将颤音和前倚音进行结合外,还将颤音运用的到多声部创作中,将颤音和振音以及旋律进行结合演奏。除了倚音和颤音的运用之外,肖邦还运用一些小的波音和盘旋音将旋律进行点缀,使乐句变得更加诙谐。2华彩经过句在这首协奏曲中,华彩经过句的大量运用可以说是创作特色之一,这些华彩经过句少那么三五个音,多那么几十个音,最多的到达 40 连音。主旋律在华彩经过句的衬托下,更显浪漫主义旋律的色彩性和华美特点。不同的是,在这首协奏曲第二乐章的中部,包含了大量的由双手同步快速完成的华彩句,这些华彩句的出现一方面改变

12、了音乐的情绪,另一方面起到引出乐队演奏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华彩句在肖邦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4、旋律变奏的手法在旋律的变奏手法上,肖邦主要运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装饰性的变体改变旋律,即通过增加旋律装饰的形式变化旋律主体,实现旋律主体的变奏;另一种是复调式的变体改变旋律,即将主调旋律进行复调形式的变化,将其声部增加,音层加厚,实现主体旋律的变奏。主题旋律开始采用分解和弦伴奏的形式,而在变奏旋律局部,主旋律没有变化,只是织体出现了多个层次,呈现出复调形式。作曲家将首先呈示的旋律进行了华彩经过句的润色和变化,实现了旋律主体的变奏。通过对主题旋律的变奏,主题在整个作品中不仅得到了突出和强调,而且还丰富了作

13、品的织体和旋律陈述方式,使得作品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一般呈现在听众的眼前。结论:肖邦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至今被音乐界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完全脱离了他学生时代的影子,与肖邦先前作品中的简洁单纯截然不同,诗人般的心怀以及浪漫的热情在作品中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强烈的民间色彩音乐素材在协奏曲这种大型音乐体裁中得以引进,也是欧洲音乐历史中的一大创举。作为肖邦首次涉足协奏曲体裁的创作,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成功的。作品无论是在创作当时还是在后来近二百年的世界音乐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乃至在今天的音乐会上再现都会掌声不断。究其原因,依然是肖邦独特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深刻的民族情怀真诚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