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江保卫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2449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大江保卫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大江保卫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3、大江保卫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3、大江保卫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3、大江保卫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大江保卫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大江保卫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

2、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2)组词、抄词,解词。(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 导入、揭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

3、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鏖(ao) 铮(zheng) 字形:铮、筝、挣、睁 凌、陵、棱 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 )闪烁,( )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拔钉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 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4、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

5、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复习迁移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 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二段 1、自读,思考: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2、学习事迹一:大堤抢险 (1)指名朗读。看看面对大堤险情,子弟兵们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2)讨论,指读,评价,再读。 (3)如果你站在堤旁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师引读。 3、学习事迹之二

6、:铁汉本色 (1)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说说这句话含义。 (3)指导朗读。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自读,说说每句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飞向习向飞向” “”(省略号的作用) “哪里就;哪里就” “看到看到就像看到” (3)轮读、齐读。 (4)背诵。 5、教师语言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 1、小结。 (1)写作方法: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写出人物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2)小结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作业。 (1)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简单写写感受。 (2)、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5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