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242168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

2、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

3、重要素材。学生情况:学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即教师通过设置的学习场景,针对知识发生的过程,让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生组合,进行协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将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原始生成过程逐一展开,对教材中抽象概念基因和染色体,则由具体的实物模型(硬纸条)替代,再模仿其行为进行操作

4、,展示生物学事件经历的过程,从宏观上帮助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及对摩尔根实证过程的理解。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科学方法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呈现的科学态度和品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及技术准备:熟练掌握媒体操作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成对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模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2、体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推理、构建模型

5、的方法。3、认同假说演绎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课前准备制作PPT,用硬纸板制作2对染色体模型和2对写有等位基因字母的纸板学生搭配分组,每组5人合作准备1对同源染色体和1对等位基因模型各两件,成对的染色体用不同的颜色标记。等位基因用相同字母的大小写表示。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准备PPT制作课前完成复习旧知展示图片和任务,引导回忆减数分裂及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孟德尔遗

6、传定律的内容观图并阅读任务,针对图片内容和任务展开小组讨论,将成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多媒体展示蝗虫减数分裂后期图片合作探究2问题探讨展示问题内容及时肯定鼓励引导学生阅读本节聚焦,阅读问题内容,分组操作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阅读聚焦说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习动机,引出本节学习的主题。多媒体合作探究2实践操作展示任务,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并做出假设预期结果,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根据老师提示分组活动,列出探究的问题,利用课前准备的染色体及基因模型进行操作,分别模仿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及孟德尔遗传因子的传递,然后将成对的等位基因纸板用别针

7、固定在代表成对染色体的纸板上,重复上述操作并列表记录结果。通过自己活动演示,将2个生物学事件联系在一起,体验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内容4分享交流将学生总结出来的内容板书,评价并引导学生反思展示活动成果,(1个小组上讲台演示并陈述结果)总结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型关关系学会欣赏和分享板书4体验科学发展历程展示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萨顿假说的依据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问题:萨顿的假说被当时的科学家接受了吗?阅读“萨顿的假说”并与自己的活动成果比对,检验自己的推论。同时讨论老师的提问。体验自己获取成果的喜悦。由提问引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媒体展示萨顿的研究过程4课堂演

8、练展示演练内容评价学习成果根据任务提示,参照“思考与讨论”中图例,图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巩固所学知识多媒体展示演练内容2体验感受引导分析注意摩尔根对遗传定律和萨顿假说的态度阅读课文分析摩尔根对萨顿假说的态度感受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1合作探究提示学生注意相关信息,展示果蝇眼色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与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异同小组分析讨论;实验选材的依据,果蝇眼色遗传规律,说出讨论结果,质疑。为什么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呢?培养获取信息、合作探究、敢于质疑发现问题的的能力,多媒体展示问题3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展示:20世纪初对染色体研究成果阅读后讨论果蝇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

9、解决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同时代研究成果1展示摩尔根的设想,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展示完整的图解学生根据摩尔根的设想写出眼色遗传图解并与教材图解比较学会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多媒体展示遗传图解4提出新的问题:如何验证这些解释呢?设计测交试验:说出实验方案并画出图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体验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展示学生设计成果2提出问题:摩尔根的这些工作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后,陈述答案。并讨论摩尔根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变化。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感受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多媒体展示问题和答案2展示问题情景基因在染色体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1条

10、染色体上只有1个基因还是有多个基因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讨论摩尔根通过什么样的工作解决这个难题。总结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展示问题情景研究成果图片等2展示问题情景与图片: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来确定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呢?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后说出新的方法感受新技术的应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1引导学生用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遗传定律,对学生的解释予以评价肯定用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期待得以满足多媒体展示3归纳总结引导帮助本节所学:通过模拟探究和类比推理研究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获得了与萨顿假说类似的发现;通过对摩尔根研究过程的剖析与解释确认基因在染色体上,用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完善本节内容的意义建构。多媒体展示2技能训练展示图片布置课后任务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技能训练培养自学能力展示染色体图片1课堂评价展示评价内容独立完成纸笔测试巩固所学展示测试题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