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24138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中共X自治区委员会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决定(X发X23号)、中共X市委员会X市人 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市发X15号)精神, 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保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根据X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 案的通知(X政办发X112号),特制定本方案。一、发展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强化政策支持,坚持重点突破,突出企业主导,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进一批重 大项目和先进技术,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

2、化和产业化,着力培育和发 展一批能够创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创新驱动引领的新兴产 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成为X市的先导性和支柱 性产业。“十三五”时期,X市具有特色优势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新兴产业产业规模 不断壮大,产业增加值约达5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1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兴产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 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具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新兴产业企业总数 的比重达到30%;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新产 品100个以上,打造X知名品牌30个以上;产业进一步集聚,X国 家X区

3、、X区成长为千亿元产业园区,X区升级为国家级X区。到X 年,新兴产业成为X市主导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区内 领先水平。二、发展重点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要求,综合考虑X市经济基础、产业 优势等资源要素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定位,同时与国家和X相关发 展规划有机衔接,重点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 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作为X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 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方向。(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 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新一代光通信设备、 微波通信设备等产业,积极培育航天航空电子元器件、电子核心基础 技术与器件

4、、新型传感器、新型显示等技术与产品,着力推动发展物 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新兴信息服务的核心产业和关联 产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强化政策“倒逼机制”作用,加快节 能环保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和推广先 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提高资源综合 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以市场应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大 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应用产品。稳步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 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新材料。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优势,通过产学研 合作,大力发展新型电工电子材料、超硬材料、矿物材料、非金属粉 体材料等

5、技术、产品和装备,开发节能环保及高性能新材料,打造X 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强战略性前沿材料的提前布局,重点做好纳米材 料、石墨烯等预研,力争尽早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基础材料加快升 级换代。(四)大健康。依托X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较为健全的中西药产 业体系以及国内先进的基因生物研发技术和医疗设备产业基础,大力 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积极发展地域 特色鲜明的保健产品。利用好我市良好养生环境,引进和培育提供先 进医疗信息及技术服务平台、生产体检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企业、国内 外知名健康体检机构、健康咨询及护理服务企业,培育和发展医疗服 务、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等产品和业态

6、。(五)智能制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改 造,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重点培养发展智能电网电力设备、 航空装备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再造传统制造业新优势。三、主要任务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发展持续的良 好政策环境,突出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根本要求,聚焦我市战略性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领 域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重大项 目引领带动五大工程。(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建立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统筹X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全市战略性 新

7、兴产业发展工作,工信、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农业、商 务、卫生计生、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税务等部门分别做好我市战略 性新兴产业在各自职责和领域内的产业培育发展、政策要素资金保障 等工作,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进。(二)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围绕制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制定技术导向目录和技术路线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 在资金上予以倾斜,争取部分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计划,突 破技术制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研发光电子光通信仪器仪表、 北斗导航多模射频基带、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地基增强技术、新兴业态 电子商务发展与技术应用、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

8、等。新能源和节能环 保产业,重点研发先进环保技术与装备、高效燃烧控制技术及装备、 LED封装测试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各类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新 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动 力电池材料、人工晶体材料、超硬材料、新材料制备关键工艺技术等。 大健康产业,重点研发特效中药新产品、中药提取数字化控制系统技 术、生物技术产品、到期专利药仿制研究、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高 性能医学诊疗器械、植物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等。智能制造产业,重点 研发智能装备集成制造和工艺集成、轨道交通装备、高储能电容器和 超级电容、柔性输电及智能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三)实施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发

9、挥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 平台的支撑作用,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支持开展技术交易活动, 统筹产业、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政策、市场等各方资源,鼓励 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和优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重 点产业园区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微波科技、北斗卫 星导航产品与服务、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射频识别网络和传感网络技 术、电子商务应用等产业化,完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集群。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污染治 理技术装备、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尾矿综合利用、再生性能源配套发 电应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10、池、轨道交通装 备等产业化,延伸拓展LED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双向拉伸 薄膜生产线、动力电池材料、超硬材料制造装备和工具,拓展延伸滑 石、碳酸钙产业链。大健康产业,重点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临床检验设备及配套试剂、超声波洁牙设备、罗汉果等特色植物综合 利用等产业化,完善养生养老地产、医疗康复与养生保健等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传统行业智能化生产、电力 电子智能设备系统、航天航空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化。(四)实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工程依托我市战略地位突出、军民融合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实力强大、 军民融合实践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积极申报创建军民融合国家试点 市,搭建军民

11、融合科技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围绕北斗导航、核后处 理应急材料、激光雷达、战斗机轮胎、机场快速修复、舰船隐形等产 业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园。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军民融合发展 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政策,将军工人才、技术和装备等优势与灵活 的体制机制、先进的市场理念相融合,激发内生动力,产生倍增效应。(五)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带动工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技术前沿、产业高端和未来发 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打造重点产业链条和优势产业集群,引 领带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健康产业,重点推进X 国家级保健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示范基地、X医疗器械年产100万套口 腔医疗器

12、械等项目。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推进X地等项目。重大创新 平台建设,重点推进X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建设。四、发展措施(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合理调整投入方 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 项资金、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支持重点,并通过资金整合,大力支持战 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原创性科技成果就地转 化、新产品产业化、优势产品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创新能力建设等。(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保障积极储备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土地资源。在新兴产业重大 项目用地规划、土地指标、土地审批和土地征收管理、工业用地容积

13、率调整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支持。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 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在新建、改建、扩建中涉及调整土地规划的, 依法优先予以处理。鼓励盘活现有用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利用 现有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 增加容积率的,给予政策上支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作用, 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三)创新融资扶持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创新信贷模 式,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管理和评审制度。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 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开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 业企业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创业

14、投资 等业务提供风险补偿。创新政府性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探 索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模式,放大财政性资金效用。(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受理的“快速通 道”,实行“一口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统一答复”,并优先 列入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和推荐申报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建立X市战 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按照全程监控、实时更新、滚动调整的原 则进行管理,优先推荐和支持入库项目申报各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五)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定、统计和监测根据X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开展我市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申报和认定,将通过认定的企业纳入统计库,配合自 治区做好X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的制定和实施,建 立涵盖“四上”企业和农业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强 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宏观监测和管理。(六)加大考核力度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情况纳入每年市政府绩效考评 体系,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好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加 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检查和督促,促进各项规划目标和任务的 有效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