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24136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语文言文知识梳理1.孔子语录(七上)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2、,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典型例题】1、孔子教育弟子要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2、曾子鼓励门人要

4、有远大报负,一生都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他说:“,。,?,?”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句子是“,。”4、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不可偏废的句子是:,。5、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修养,曾子就曾说过:“:?”6、孔子认为独立思考很重要,他说:“,。”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态度:。8、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9、孔子在论语中谆谆告诫我们:“,”因此,我们只有应随时随地地注意向他人学习,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5、。10、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发表宣言:“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活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请写出两句能体现孔子智慧与主张的名言:11、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有缺点呢?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12、论语中,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关于选择。13、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14、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人士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15、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16、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现实生活中,

6、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17、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1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9、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21、写出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2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3、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24、论语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优良的学习方法,请列举几例出来:2、 桃花源记(陶渊明)【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

7、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上排百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都个个都安闲快乐。(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8、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

9、,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主要内容】本文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进入桃花源并在桃花源的经过,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串连在一起,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主题思想】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们和平生

10、活,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怎样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们和平生活,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向往(寄托的感情)。作者写这篇文章为了寄托了自已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写作目的)。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客观评价)。【写作技巧】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

11、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景色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是作者有意

12、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文章结构】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及看到的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渔人访问桃花源,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五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典型例题】1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为】捕鱼为业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念无与为乐者全石以为底或异二者之为以君为长者酿泉为酒俱为一体及为忠善者何不为也【鲜】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冬烈风而乐亦无穷也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欲穷其林【尽】一食或尽粟一石进尽忠言 林尽水源【属】桑竹之属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忠之属也【具】百废具兴为具言所闻具答之【绝】来此绝境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往来而不绝者【间】遂与外人间隔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足】不足为外人道也力不足足肤皲裂而不知甲兵已足以中有足乐者【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忠志之士志虑忠纯苦其心志【寻】寻向所志寻病终【舍】便舍船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