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24116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课堂效率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也谈青年教师在教育特色形成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之二夏静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八大因素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三大要素。而教学通常是以“课”的形式进行、它必须通过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手段,特定的时间等教学凭借,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凭借是教学的第四要素。教学中只要对,教学四要素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驾驭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就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配置各教学要素呢?课堂教学中,这四个基本要索又分解成若干具体要素,由它们再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配置,可以看到以下一组要素:点、量、度、序、法、情、时、率。这些要素分别与

2、课堂教学内容(点、量)、课堂教学形式(度、序、法、情、时)、课堂教学效率(率)相对应。这些、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不断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第一个要素:点,即教学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朗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教学目标。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点一是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能的结合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是非智力因素点。以上各点必须明确

3、、到位。第二个要素:量,即教学容量。课堂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课堂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情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足够的教学时间;二是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典型性、类型性,避免重复。三是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脚、身等各部位的活动量,包括师生双边活动,学生多边活动。第三个要素:度,即教学的度。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三度:一是程度,内含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大纲、教材习

4、题反映的程度,考虑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二是密度,容量大则密度大,反之则小,必须做到疏密有致。三是速度,教学点难而学生不易接受,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加快。教学过程应该快慢相间,要作“变速运动动”。第四个要素:序,即教学程序。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智能的固有序列。任何缺漏、颠倒、重复都将影响学生认识整个智能体系。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再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是课堂的结构程序,即根据不同课型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第五个要素:法,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方法着重在教师方面。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

5、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这三类方法都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其中一是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方法;二是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示、引导、纠正等方法。第六个要素:情,即教学之境,即课堂氛围,是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情境。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第七个要素:时,即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教学效率是不定的。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从三点入手:一是时间的分配;开课阶段承上启下5分钟,结课阶段画龙点睛5分钟,进行阶段30分钟,其中讲解10分钟,训练15分钟,强化巩固5分钟。讲解和训练最为关键。二是时段之间的衔接。三是时段的效率,要减少无谓的消耗。 第八个要素:率,即教学效率。一看教学时间利用率是否有7585的时间得到利用;二看课堂发动率是否有7585的学生得到发动;三看教师输出信息的接受率是否有7585被学生接受;四看教学目标达成率是否7585的达成。大于这个区间为优,位于这个区间为良,小于这个区间为差。综上八个课堂教学要素,前七个要素是第八个要素的因,第八个要素是前七 个要素的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