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24085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学案(无答案)课题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月 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 6 课时相关标准陈述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2.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积淀语文素养学习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2.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评价活动方案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 学 活 动 方 案随记【创设情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

2、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确立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实际确立具体目标【自主学习】一.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

3、称。3.文中写到了几个人?(3人)教师介绍孙权、吕蒙、鲁肃,并板书。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4、。不久病故。二.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面两个字音。 卿qng 邪 y2.指名让学生读,适当纠正。再让学生读课文。三.学生依照学习目标以及课本上的注释尝试翻译课文。课文注释补充。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当涉猎:只不过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何:怎么,为何。【合作交流】出示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看”的? 文中如何表现劝学结果的?鲁肃与吕蒙一番交

5、谈后,有何举动?2.重点讨论:劝学的结果如何?(结合课文回答)3、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的有什么异同?4、通过对课文的了解,结合1、2两题,谈一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分组展示】熟读课文,依照下面的提示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解疑释惑

6、】对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巩固训练】2.释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孙权: 吕蒙: 鲁肃: 4.用原文回答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拓展提升】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负: 题: 易: 终: 2.下

7、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句的朗读节奏。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译为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译为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 的精神品质。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作业布置】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