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24073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编写人:丛小燕 审核人:于秀梅 2013/10/28一、 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2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二)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重点段落,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二、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三、学法指导诵读,删选、整合信息;质疑、交流。四、资料链接1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

2、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2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

3、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代表作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五、阅读导航(一)注音转弯抹角 涂抹 烘锅 窗槛门槛 唠叨 一瞥 赊账气吁吁 吁求 苔藓(二) 成语1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_2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_六、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复述情节2在复述情节的基础上,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 _;这天夜里: _;第二天早晨: _;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 _;第四天: _;七、文本研读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_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留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刻画)_-_3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_4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_八、我的提问:九、课堂练笔十、布置作业 完成随堂1+2相应练习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