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24042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2分)A遗穗(su) 饷田(shn) 童稚(zh) 飘絮(x)B惶恐(hun) 浩荡(dn) 踌蹰(ch) 拂士(f)C雌雄(c) 自刎(wn) 汤镬(hu) 稽首(q)D慕道(m) 采樵(qio) 观宇(un) 自诩(x)(解析:A项“饷田”的“饷”应读作“xin”;B项“拂士”的“拂”应读作“b”;D项“观宇”的“观”应读作“un”。)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

2、假字的一项是 ( C ) (2分)A须眉毕见B曾益其所不能C不知其旨也 D门人然烛来(解析:A项“见”通“现”,显现;B项“曾”通“增”,增加;D项“然”通“燃”,点燃。)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2分)A弗食,不知其旨也(意思)B征于色,发于声(表现)C吟鞭东指即天涯(走向)D妇姑荷箪食(担、扛)(解析:A项是“味美”的意思。)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2分)A王怒,欲杀之亦可慰求教之心B不过早樵而暮归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其门人甚众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D是金陵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A.代词,代指干将结构助词,的;B.表顺承;C.代词

3、,他的/表示希望;D.表判断代词,这样的。)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2分)例句:购之千金A光鉴毫芒B帝感其诚C何术之求D其妻重身当产(解析:C项中的句子与例句都是倒装句,宾语前置。)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个)人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里忧愁,思虑阻塞,然后才知道奋起。(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7古诗文默写。(4分)(1)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割麦农民的劳动艰辛而又期盼延长劳动时间多收获麦子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2)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面对历史遗迹,有人浮想联翩,有人感慨万千。杜牧在赤壁中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8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为了向古人学习孝道,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1)你听过古代哪些关于孝顺的故事?举出两例。(2分)黄香为父温席、子

5、路负米孝敬父母、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母等。(2)在研究过程中,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两条具体建议。(2分) 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父母下班回家后,给父母按按摩,帮他们消除疲劳。记住父母的生日,送上祝福。(3)你将主持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准备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请拟写一段合适的开场白。(150字以内)(3分)各位同学:大家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用。时至今日,我们提倡孝道仍不过时,孝道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是非感,促进家庭幸福,完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二、阅读理解(45分)(一)过零丁洋(8分)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中,作者以“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以“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好像被雨击打的浮萍。(2分)10请从写法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3分)示例: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11文天祥拒绝

7、降元,高呼“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分)示例:苏武执节牧羊十九年而不降匈奴;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二)教学相长(13分)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虽有嘉肴 ( 美味的 )(2)不知其旨也 ( 味美 )(3)然后能自强也 ( 勉力,勤勉 )(4)教学相长也 ( 促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

8、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1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4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1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3分)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彻。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干

9、将莫邪(9分)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

10、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王即购之千金 ( 重赏捉拿 )(2)当于汤镬煮之 ( 热水,开水 )(3)王如其言 ( 按照,依照 )1

1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了,我去一定被杀掉。(2)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18下列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2分)A“赤”得知父亲被楚王所杀,立即寻剑报仇,从中可以从中看出赤的“孝”。B在报仇的过程中,“赤”表现出刚烈的性格特点,如:当“赤”得知客欲为自己报仇时,“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C本文的高潮部分是“赤”得知客可以为自己报仇时,立即以剑自刎。D“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表明“赤”对楚王强烈的蔑视和刻骨的仇恨心理。(解析:C项故事的高

12、潮为:“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四)(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

13、,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注释】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2)管夷吾举于士 ( 狱官 )(3)衡于虑 ( 通“横”,阻塞,不顺畅 )(4)小子不敏 ( 聪明 )2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14、是 ( C )(2分)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仆闻之 B夫爵高者,人妒之C亦可慰求教之心 D何术之求(解析:A项为代词;B项为代词;D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的“之”与C项目中的“之”均为助词,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C曾益其所不能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D然后知生于忧患 人恒过,然后能改(解析:A.代词,这/判断动词;B.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增加/更加;D.这样以后。) 2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 (2分)A【甲】文列举六位贤士,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实证明了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B【甲】文的中心论点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乙】文中狐丘丈人的目的是希望孙叔敖能位高不居功,权大不擅用,钱多不骄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