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23998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应用。2、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课型:新授课学具准备: 方格纸 刻度尺 剪刀 草稿纸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探究新知1、学生练习(目的:一使学生进入状态,二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三引入今天学习内容)(多媒体出示第1张幻灯片)2、组内交流答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发

2、现了什么?再分组讨论,交流体会。3、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回答:(1)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是二项式,接着问: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 你能不能再举例?(2)两数和与它们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等等。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4、选一个学生上黑板用语言写出本节所需要的结论:两数和与它们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5、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题及公式: (ab)(ab)a2b26、说一说:知道这一规律有什么好处?(来源于整式乘法,用于整式乘法的辩证思想)。注意:探究新知时,尽量由学生发现,这样有利于理解公式、运

3、用公式;避免机械记忆公式,模仿公式。二、运用新知,试做例题1、学生试做例题(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媒体出示第2张幻灯片)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组长汇报本组情况。 3、多媒体出示答案,选一题点评,强调解题步骤,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三.练习强化,灵活运用(目的:这两道题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公式)1、判断题(多媒体出示第3张幻灯片) 学生通过对这些判断题的讨论甚至争论,加强对公式的掌握,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计算:(多媒体出示第4张幻灯片)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练习,然后分组交流,接着选一名同学讲解各题方法。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最后教师提

4、出问题:使用公式应注意哪些?教师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时,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 解法1:(-x-2)(-x+2)=-(x+2)-(x-2)解法2:(-x-2)(-x+2)=(-x)2-22根据学生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项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x看成一个数,把2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x)2-2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四 动手操作,

5、理解公式(目的: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又一次加深对公式的理解)。1、展示多媒体画面(一边教师做演示实验,一边学生跟着做实验)。 观察动画图,再用等式表示下图中图形面积的运算: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加深理解。这时有的学生可能疲劳,安排动手操作,一是提高兴趣,二是消除疲劳。五、知识升华 培养能力1、计算题(多媒体出示第6张幻灯片)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选一名同学上台讲解一题,其它两题再做练习启发提问:要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就要变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积的形式,关键找到这两个数。2、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出示第7张幻灯片)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答案,最后提出问题,通

6、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问:前后周长、面积如何变化?“2”改为“3”呢? 小结:进一步认识到“周长一定时,四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因为以前我们已经知道)”。(目的:一培养学生谈数学、想数学的习惯,二是为做下一题作好准备)再做下列练习(多媒体出示第8张幻灯片):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讲解。六小结本节知识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是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归纳易错的地方。(3)指出公式中的a、b可以代表数字、字母,还可以代表式子。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先分组交流,然后

7、选代表发言,其余记录。这样有利于人人参与,克服一节课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同时通过学生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归纳和创新思维能力。七.学生练习1、思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代数式,使它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目的:一进一步认识公式结构特点;,二因每题有多个答案,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2a3b) (2a3b) 2、看谁做得快? 计算:103232 (目的: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二为以后学习因式分解铺垫)3.下列各式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说明形成错误的原因(目的:一培养细心能力,二突破难点)。(1)(7m+8n)(7n-8m)=49m2-64n2; (2)(5ab+l)(5ab-l)=25

8、a2b2-1;(3)(3+2x)(3-2x)=9-2x2;(4)(3x-y)(-3x+y)=9x2-y2;(5)(x+6)(x-6)=x2-6; (6)(2x2+5)(2x2-5)=4x2-2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强调指出,运用平方差公式时应注意:(l)判断两个二项式相乘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标准是一个二项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二项式是这两数的差;(2)结果是平方差,且两个数(项)的位置不能弄错;(3)必须注意系数、指数的变化,还要注意字母的不同。4、 选做题:若A(2+1)(22+1)(24+1)(28+1)(264+1),则A的值是( ) A. 264+1 B. 264-1 C. 2128-1 D. 2128+15、选做题:计算:(ab)(a2+b2)(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