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23503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单元名称第八章 运动和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学会分析物体平衡时的受力情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

2、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 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学习了力学中最常见的力摩擦力(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本章共分3节:1.第1节为“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

3、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2.第2节为“二力平衡”,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第3节为“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授课 类型课件 教 学 方 法情感感染法、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运用教学手段多媒

4、体 备 注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三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 16日课题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

5、求新知识。本节所讲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而且学生很难理解“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具学具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教学方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

6、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最终滑板车会停下来?【进行新课】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教师演示实验:用手推桌面的小车,小车运动前进,当停止用力,小车最终停止运动.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生思考后回答:静止的自行车用力踩脚踏板才开始运动,停止用力蹬车,车最终会停下来.用力推秋千时,它会摆动起来,停止用力时,它最终会停下来.用力抛铅球它就向前运动,停止用力,它最终会停下来.师 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生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师 古希

7、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对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过,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才揭示了这个谜底.好,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验探究吧!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1: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教师总结:影响因素有斜面坡度,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提出问题2:研究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木板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学生思考、

8、交流和讨论,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必须让其他因素相同,只让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如毛巾、木板、棉布).注意: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教师提问: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学生分析:三种表面中,毛巾粗糙,棉布略光滑,木板最光滑,毛巾上阻力最大,棉布阻力次之,木板阻力最小,可以看出,阻力小,小车运动距离远.学生结论: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将减小得非常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很远很远.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

9、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研究实验得到的结论.师 请同学们思考:静止的物体,如操场上的篮球架,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师 那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不完全正确.静止的物体是由于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教师总结:概括上述两种情况,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总保持恒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就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师 请大家再回头判断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

10、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生:不对.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证明出来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实际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只是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实验中也不可能保证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永远运动下去,所以不可能设计出这种实验来直接验证.维持物体的运动根本不需要力,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

11、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白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帮助学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演示实验,师生参与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规律: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从而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

12、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四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 21日课题第一节:惯性第2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学情分析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略思维的力量和美。本节课通过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重点讲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的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

13、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惯性.2会运用惯性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运用惯性解决日常问题.教具学具尺子(或木棒)、鸡蛋、玻璃杯(盛水)、硬纸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感感染法、启发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

14、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如图甲)图甲 图乙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如图乙)(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为惯性的学习埋下伏笔.)师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们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学习吧.【进行新课】 惯性1.认识惯性师 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板书: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保持沉默.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师 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师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