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上传人:q82****22 文档编号:55023363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广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2、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A. 土壤更贫瘠地区B. 黄河两侧平原区C. 暖湿化加剧地区D. 贺兰山高海拔区2. 驱动该地区葡

3、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劳动力大量回流 政策支持与激励 肥沃的土地资源多旺盛市场需求 适宜的气候条件 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 B. C. D.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 降水较多B. 云雾较少C. 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 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 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 表面温度保持恒定B.

4、 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 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 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A. 失业工人数量多B. 工业闲置用地多C. 功能分区较完善D. 生产技术水平高6. 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A. 休闲游憩B. 水源供给C. 物流运输D. 生态保育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

5、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名称2008年2015年2019年上海都市圈3.455.216.54兰州都市圈2202362.78合肥都市圈2.160.810.977. 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A. 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B. 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C. 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D. 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8. 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A. 兰州

6、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B. 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C. 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D. 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主要原因是乙地( )A. 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B. 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C. 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D. 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10. 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 )植被覆盖度更低

7、入海的径流更少 海水的盐度更低 波浪的动力更小A. B. C. D. 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化学溶蚀 重力崩塌 冰川刨蚀 风力吹蚀 流水侵蚀A. B. C. D. 12. 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A. 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 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 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 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

8、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 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 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 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 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14. 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 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 冰川消融加快C. 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 湖泊效应增强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

9、;右图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 D5D6连线方向B. D6和D9之间C. D5D9连线方向D. D8和D9之间16. 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A. 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B. 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C. 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D. 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35km2,2005年

10、,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干旱区煤矿采

11、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

12、钠。(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i、ii、iii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 理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13、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

14、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A. 土壤更贫瘠地区B. 黄河两侧平原区C. 暖湿化加剧地区D. 贺兰山高海拔区2. 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劳动力大量回流 政策支持与激励 肥沃的土地资源多旺盛的市场需求 适宜的气候条件 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 B. C. D. 【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据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时期从阶段到阶段的数值体现是越来越少,说明整体葡萄种植区域的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而这四个阶段当地的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这说明贺兰山东麓新增葡萄种植区的趋向是向土壤更贫瘠地区方向拓展,A正确;据b砾石含量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葡萄种植区域的砾石含量占比越来越高,而黄河两侧平原区土壤中的砾石占比很小,所以新增葡萄种植区不应向黄河两侧平原区拓展,B错误;据c年均降水量和d年均气温从阶段到阶段的数值表现为年均降水量不断增加、年均气温以下降趋势为主,说明新增种植区域气候冷湿化加剧,C错误;葡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贺兰山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差,新增区域不应向高海拔地区拓展,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葡萄酒生产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题目中没有信息表明有劳动力大量回流,排除;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已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