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2179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各方面大力扶持下,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开展,但工业粗放式经营,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大幅增加,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使农村环境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面对新农村建设,环境的保护该如何有效推进,立足xx州实际,作以下理性思考。 一、分析环境现状,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切入点 xx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目前仍有15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受客观条件限制,近20年来,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重

2、污染工矿业。经济的快速开展,给环境留下了历史欠账,并使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改变不良现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切入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一以污染源治理为切入点,还历史欠账,为新农村建设扫平障碍。xx州近20年来留下的环境欠账,已使局部州域环境失去了其应有功能。只有加大老污染源治理,逐步恢复环境应有功能,才能为新农村构筑建设的平台。一是突出治理工业污染源,确保环境功能区的有效恢复。一方面以锰、钒、铅、锌等矿石生产加工业为治理重点,采取“严格环境执法、催促防污设施运转,提供技术指导、推行清洁生产,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达标排放等措施,实现境域主要河

3、流水功能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力争3至5年时间,全面整顿和标准矿业生产秩序,依法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小浮选、小冶炼、小化工等“十九小企业,从严查处和打击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遏制工业污染反弹,全面恢复水功能区。二是突出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村环境的优化整洁。农村面源污染又是当前农村的又一重要污染源,使农民健康面临威胁。全州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相当于工业企业排放废水量的64%和化学需氧量的59%;农业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增,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直线型增加,仍有83.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高氟、高砷、高污染水。农村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影响新

4、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一方面实施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六改工程,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另一方面采取全面整治“闲置房、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四种根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以高规格规划为切入点,筑环保平台,严防新农村建设重蹈覆辙。一是在规划力度上求“实。党委、政府要将新农村环保工作与经济开展同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在制定经济开展政策的同时,应制定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确立“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

5、将“绿色gdp考虑其中,改变过去只有“gdp增长绩效,没有环境污染、资源耗损惩罚的格局。在明确权利时要将责任捆绑其中,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及环保主管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职责要具体、明了、实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出现“文字游戏和模棱两可的“模糊职责,“尽职与“渎职的奖罚,要有据可查。将污染治理作为考核一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指标一并考核,作为干部调动、升迁的条件之一。在计算“gdp政绩的同时,也应计算“gdp中的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明确各部门环保职责。另外,要加大立法力度,保证其合法化。二是在规划内容上求“全。首先是环保指标概率要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再生

6、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新农村环境美化率、综合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每一项环保指标,必须做到衡量具体全面,既结合xx州实情,又与新农村要求相符。其次是操作涵盖面要广。从实际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州实际,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强调各项工作与环境相协调。再次,涉及面要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开展过程,在规划时,必须围绕环保这根主线,根据当地资源、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开展的眼光考虑未曾遇见的问题,从而作出科学、合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决策。三是在规划实施中求“真。首先,规

7、划思路不虚。在确定新农村建设开展规划实施中,立足xx生态州建设实际,对技术能力范围内的资源,按有序开发原那么,实行优先开发利用,对技术能力不及、资金严重缺乏、设计规模不大而又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或不予开发,严防资源的流失。其次,履行规划不软。对已实施的规划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贫困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调研报告和xx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条例,开展环境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违法排污企业和违法违规工程;对新上工业企业,认真把好“准入关,落实建设工程“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兴旺地区和州内城市落后、淘汰工艺与设备再进入农村和乡

8、镇,控制新的工业污染产生。 三以加大环保投入为切入点,壮环保事业,增强新农村经济开展后劲。据专家推算,只有当社会环保总投入占同期gdp1.5%到2%的时候,环境修复能力才能大于环境破坏速度。而xx州的社会环保总投入不到同期gdp的0.1%,低xx省0.6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4到0.97个百分点。加大环保投入是环保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切入点。在众多投入中,财政资金的投入对社会资本投入最能起到导向作用,能起到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作用。为此,政府必须对环保投资采取倾斜政策,扶持污染治理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扶持环保型“绿色企业。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励吸引

9、社会资金投入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大“乡镇污染治理根底设施、乡村风景林木保护、水土流失防治设施、乡村保洁等工程的投资。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起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做到“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违法本钱高于治理本钱,促使企业自动投入污染治理。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逐步替代、淘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激活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原动力 一以技术为纽带,将工业调精。一是将工业规模调“大,减小污染源的再生。应对新农村“生产开展、村容整洁的要求,xx州工业开展必须改变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经济增长格局。扩大生产规模,减小污染源的再生

10、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既开展生产,又确保整洁的一大举措。调整工业结构,首先对现有工业企业规模进行调整,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规模准入标准,坚决取缔、关闭“作坊式的小规模企业,让大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高新技术推广,着力培育高新技术“环保型“龙头企业,优先开展对新农村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二是将企业数量调“小,减轻环境的压力。“散而多、小而全是当前xx州工业企业的又一显著特点。这不仅增添了环境管理费用,浪费了矿产资源,还拉长了污染源的“线,扩大了污染源的“面,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增加了难度。调整工业企业数量,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环保

11、投入,减轻环境压力。托依矿产品资源优势,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与资源匹配的企业体系,引导和推进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集聚,使企业数量由多到少,企业实力由弱变强,实现企业数量的整合,到达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工业调“活。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壮大老爹公司、亿事达公司、武陵牧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把生物药业作为新型环保工业的新亮点来抓,建立医药企业开发新产品体系。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工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三是将工业技术调“高,确保资源的节约。采用新工艺,是工业企业朝精深方向开展的唯一动力,也是实现新农村“整洁的

12、最正确保障。着力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矿产业,要注重对伴生矿的回收利用,减少废渣排放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二以基地为链条,将农业调优。一是将农业品种调“优,减少垦殖面积。通过加大品种改进和生物防治措施,推广良种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从近几年xx州农业开展来看,农业品种改进的不断深入,农业产值不断增加,2023年达26.7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1766元,增加164元。但农药、化肥、薄膜的使用也在不断递增,仅2003年至2004年,化肥、薄膜的使用量递增率高达4.6%、6.2%,202023年农药使用总量高达3204吨,平

13、均每亩1.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占使用总量的9.93%。给农村面源造成很大的污染,直接威胁农民健康。为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接轨,需要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进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优质品种,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播种面积,实现局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山;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减少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量,有效杜绝农村面源污染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水平,使现有品种和技术得以进一步提升,实现物与人的双“优。二是将内部结构调“佳,减少面源污染。改变当前“单一、线性、简短的农业结构方式,推行

14、“复合式的结构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环保的最正确境界,既富裕了农民、开展了经济,又减少了面源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效益化利用。一要充分利用xx州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线的生态农业,建成猕猴桃、柑桔、中药村、茶叶、草食牲畜产品等一批有xx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二要抓好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扶强做大水果、茶叶、药材等绿色主导产业,培育出主打产品龙头企业,打响“绿色食品牌子,争取进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xx区域绿色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三要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和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三是优化农村生活耗能,

15、实现良性互动。当前xx州农村农民的生活仍沿袭着几千年的“伐木取暖、用柴烧饭、用树建房的原始耗能方式。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能源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与新农村可持续开展的实质要求相悖。优化农村生活耗能,成了实现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环保根本要求。一要改变当前原始耗能方式。采取以“点带“面,在养殖大户和根底条件好、经济效益高的农村,大力开展节煤灶、沼气池。这一点已在xx州得到实施,并取得了突出实效。为与新农村建设尽快接轨,必须加大点到面的普及力度,力争5年到2023年时间,沼气能在xx州农村根本普及,使“伐木做饭、烧炭取暖的原始耗能方式不复存在。同时要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按

16、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那么,建立生态公益农、林补偿制度,鼓励开展高效农业和林业,从而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以退人还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实现农业效益化、林业生态化、能源多样化。确保农村面源污染的杜绝,实现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富裕和“村容整洁。二要大力推广砌块建房,解决农民建房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生态的现象,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三以资源为优势,将旅游业调大。文化旅游产业既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产业,又是最具环保效益的前景产业。旅游资源是我州新农村建设最有潜力的优势资源。我们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放大资源的聚合效应,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最大效益。一是加快旅游根底设施建设,为新农村生态开展提供根底“硬件。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效益。三是加大旅游宣传造势,营造新农村大环保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