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21733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二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从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两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变化。为了能使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与前一活动课保持连贯性,“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在本课学习中是前一活动课知识点的延续,重点学习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

2、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

3、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稳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引入新课。二、新授三、

4、作品欣赏四、小结1.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作品分析:(1)在表现方法上属于哪一类?(2)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3)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抱白貂的妇女达芬奇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肖像 米罗2.绘画作品中的组织形式(1)放音乐片段:感受单个音符只有按照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段美妙的乐曲。(2)什么是形式美?美的一种范畴。既指客观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观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形式。(3)形式美法则:如比例、均衡、对称、对比、节奏、和谐、多样统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样统一。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

5、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而存在的方式。作品分析:赛尚的玩牌者提问: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均衡:在视觉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对称与均衡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作品分析:潘天寿的松枝荔枝提问:松枝与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对比是否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6、节奏:在绘画中,运用形、色、线等反复对比呼应。作品分析: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听音乐感受爵士乐的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元素。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 在造型艺术中,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的递增或递减,相互之间的反复与呼应,都能够产生韵律。有起伏变化、连续变化、渐次变化、分割变化的韵律,韵律是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产生的。作品分析: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提问: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的规律。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多样变化,和谐统一。“变化”体现了多样,“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变化统一”是

7、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这一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节奏、韵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提问: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欣赏、分析作品。听音乐,谈感受。以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作品在画面形式安排上的特点。自由领导人民以典型的金字塔式构图为主,代表自由的女神和一些重要的人物被安排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起到了稳定画面,突出主题的作用。在玩牌者中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

8、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由于松枝和荔枝在位置、大小、疏密、轻重等方面对比明显,所以能比较清楚地体现形和量的平衡。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是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的画面,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神奈川冲浪中的波状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冲浪形象,就充满强烈的韵律感。最后的晚餐中,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

9、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发挥统摄作用,室内建筑的透视线又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中心地位和形式上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赏析作品,进一步体验绘画作品的形式美。复习上节课中的相关艺术语言的知识。通过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艺术语言各自具有的特殊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导入绘画语言的有机组合。了解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经过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绘画作品的形式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

10、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 导入二、 新授三、 总结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出示作品,提出问题。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正反方发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