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21687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小学生拥挤踩踏制度和措施 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预防学生楼梯踩踏事故的发生,根据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校预防学生楼梯踩踏事故应急预案: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结合有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间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

2、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楼道安全防范的职责: 总务处主任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教务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要求上厕所的应予允许;三是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须到任教的班级教室里带学生和送学生。 学校教师利用广播、班会课、安全课等形式向学生强调上下楼梯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做好对值周、值日老师检查的落实工作。 值日老师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到位,随时注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学生参加集会、做操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必须由班主任带队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下午放学时必

3、须由班主任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出校门。 2、制定学生疏散预案。 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上课期间,教学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 在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疏散,撤离人员密集的地点,并迅速向值周、值日教师及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学校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学校领导要亲临第一现场,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做好疏散学生、抢救受伤者、报告上级领导等工作,情节严重时,立即启用学校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团结协作、冷静处理、沉着应对,确保把事故处理在始发阶段,把人员伤害降低到最底程度。要及时联系家长,正确通报情

4、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疏散完毕后,班主任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清查,以便受伤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要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安定工作。三、监测与报告(一)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随时与上级保持密切联系。(二)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突发的拥挤踩踏事件,应迅速作出判断,根据事件的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相关情况及事态发展。对事故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等候上级部门处理。四、应急调查与救治(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急处理领导小

5、组联系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动、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