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2156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多年来,由于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教育这方沃土上生根发芽,根深蒂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生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逆来顺受。其结果是言者谆谆,听着昏昏。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创新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大主题。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构建民主

2、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两个互相平等的主体,教师的导师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童真、童趣、童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建立一个充满民主、自由、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增长知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学生感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与教师交流,这对唤醒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极其重要的。二、采取激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自觉

3、性的源动力,是学生创新的前提,兴趣是使学生以学为乐的第一要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标志,是积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内驱动力。怎样激励学生的兴趣呢?让学生融入课堂,动手操作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他们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一般都会有新的思考与发现。如“用20根小棒摆正方形,看谁摆的最多”一题,学生摆一个、二个好摆,到了摆四个、五个,有些学生就不会摆了。这时要引导学生变换图形位置,开辟新思路。会摆的学生兴趣就更浓了,不会的同学得到老师的提示也会对新思路产生兴趣,再次投入到活动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

4、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证明,凡是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创新意识也比较强。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萌发创新意识俗话说:“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但可能造就一个科学家。”“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乌龟为什么会长硬壳?皮球为什么是圆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鼓励学生多问,在提问中培养创新精神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

5、要,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创新的因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耻下问,启发学生多问,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索的精神。首先,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小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害怕老师批评和被嘲笑,尤其是对基础差、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唯唯诺诺的,要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他们默默承受着被老师指责和被同学讥笑的风险。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学生敢问。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三思后再答之,这就说明这个同学对问题的思考比教师想得还深。通过

6、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我让学生自学后质疑,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颇有创见的问题:“这只乌鸦太笨了,干嘛不找一根吸管把瓶中的水吸出来呢?”这种大胆的提问,是学生主动求知的体现,满足了学生创新的渴求。其次,激励学生,给他们一颗勤于提问的“心”。小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愿提,这部分同学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容器”,当“录音机”,不想再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设疑为霍金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怎么挑战?让学

7、生明白霍金是怎么从死亡的门口走向科学的殿堂?这样的质疑,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引导学生,给他们一个善于提问的“脑”。常言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匪浅。”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即会质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

8、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独具匠心的形式开启创造的灵魂,诱导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这样做:1、给古诗配画师: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生1:(兴致勃勃)要画篱笆呗。师:篱笆画得稠密一点还是稀疏一点?请说出理由。生1:画稀疏一点。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生2:还要画小路。师:为什么呀?是一条怎样的小路?生2: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生3:(迫不及待)还要画一些树,树上只画一些小叶,树下得画些落花,因为诗人告诉我们“枝头花落未成阴”。(讨论到要不要画蝴蝶时,气氛更热烈。)生4:要画

9、蝴蝶,不画,怎么体现“儿童急走追黄蝶”呢?生5:不能画,诗里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了。师:(提醒)注意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生6: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蝶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菜花,所以还要画黄蝶的,不过要在花丛中。生7:(忙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部分,露出一点翅膀,这样更有意思,也才能把“飞入菜花”的“入”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浓浓的诗情画意,让学生尽情体验,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这种状态是轻松、自由、和谐的,因而创新意识很容易被揭发出来。此为,给古诗配画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潜心感悟,无拘无束的描绘,创新因子会更活跃。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杜牧的山行配

10、画时,有许多学生更是别出心裁地用了连环画的方式,及其巧妙的传达诗的内涵、韵律,其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均得到发展。2、给古诗配乐抒发功能强是诗歌和音乐共有的特点。借用给古诗配乐这种方式,借用音乐强烈的刺激性、影响力,能使学生从诗、乐中获得更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与诗人、音乐家获得心灵、情感的共鸣,从而得到启发,产生创新激情。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思路开阔,标新立异,有的配背景音乐是长亭送别,有的配的是友谊地久天长,还有的大胆配上通俗歌曲干杯朋友、朋友啊,朋友、不想说再见等歌曲,给人缠绵悱恻,情深意切,洒脱直爽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大胆的发挥。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聚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课堂创新,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