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210941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冬阳·童年·骆驼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重点难点】 重点: 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略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及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2.准备歌曲童年。 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傻事”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3.学习作者童年生活的第一个画面,体会童年美好的生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播放歌曲童年)2.学生自由讨论。 3.看来,童年生活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那么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

3、间隔符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把。(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

4、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指导书写“咀、嚼”两个字。 3.指名读课文。说说骆驼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5.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

5、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 “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四、学习“冬天看骆驼咀嚼”的片断。 1.哪个场景给作者极深的印象?对,是第四段,骆驼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个城市的孩子,从没有看见过骆驼,站在骆驼面前,看的发呆了。让我们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

6、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读着这个场景,我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群 的骆驼,还看到了一个 的“我”。 哪些词句带给你这种感受?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

7、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4.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呆了 冬天看骆驼咀嚼 模仿 牙齿动了起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后三个画面,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3.背诵自己喜

8、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回顾画面,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想象作者“冬天看骆驼咀嚼”的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童年生活的另三个画面。二、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在四个片断中,“冬天看骆驼咀嚼”给小海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背诵第四段。我们是如何学习这段话的?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学习“谈驼铃”片段。 课件出示: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

9、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

10、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学习“想剪驼毛”的片段。 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11、 “我”很善良。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学习“追问骆驼去处”的片段。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自由朗读这个片段。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三、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课件出示:

1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读一读,比较以上两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 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看骆驼咀嚼 谈驼铃 对骆驼的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剪驼毛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追问骆驼去处【课后小结】 “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