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2104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满昆虫的袋子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三步导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日积月累:有关观察的名言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型:初读感知课)一、激情导课:(一)导入课题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法布

2、尔的故事装满昆虫的衣袋。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指名读、齐读课题。(二)明确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预期效果师: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完成三个任务,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一)任务一:1任务呈现: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自主学习:指名3号4号朗读课文,集体纠错正音。3展示交流:对学。同伴互助。对子互读纠错正音。(二)任务二:1任务呈现:学习字词,理清脉络2自主呈现:难理解字词的含义。(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3展示交流:A交流难理解字词的含义(教师限定时间5分钟)(师交流前提示:组长组织要细致,要把握好时间,有序而有效地交流。)B交流段意的概括,分段,理清课文脉

3、络。(三)任务三:1任务呈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自主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展示交流:三、检测导结:(一)目标检测完成本课学案,看拼音写汉字;默写词语。(二)结果反馈对子交换检查,强调巩固易错词语。(三)反思总结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仍然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第二课时(课型:精读品味课)一、激情导课(一)导入课题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 大致有所了解。请同学们用几句话来概括他伟大的事迹。(师:同学们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4、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三)预期效果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你能通过朗读、感悟去品味吗?二、民主导学(一)任务一:品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学习第二至十自然段,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1对子轮读。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自主畅谈阅读感悟。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师补充: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师补充: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自然段。(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

5、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2.3自然段齐读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二)任务二:深入思考,感受痴迷思考是通过哪几件事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让学生感受他对科学的探究执着精神。1对子轮读。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

6、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师补充: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齐读最后一段三、检测导结(一)目标检测为什么后人“在为他建造的

7、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二)结果反馈“高高鼓起的衣袋”真实地再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人们仿佛能看到小时候的法布尔,所以人们才用这种方式,纪念法布尔在科学界的成就。(三)反思总结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第三课时(课型:拓展延伸课)一、 课内句段积累二、 以文带文(积累)善于观察的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一次在森林中得到了一个很大的蛹,带回家不多久,蛹孵化成了一头雌蛾.当天夜里,雄蛾们就从很远的森林里飞来,撞在窗玻璃上作响.法布尔想,雄蛾从

8、几千米外的森林里飞来,一定是受到雌蛾的某种引诱。他很想知道雌蛾是用什么办法传递自己的信息的,雄蛾又是怎么找到雌蛾的。 于是,法布尔开始了多角度的观察。他先用纸把雌蛾挡了起来,雄蛾虽然看不到雌蛾,但还是很快找到了它。这说明雄蛾不是靠眼睛发现雌蛾的。 接着,法布尔又把雌蛾用玻璃罩罩起来,雄蛾看得见雌蛾,但是闻不到雌蛾的气味。结果,雄蛾显得茫然而无动于衷,不知道雌蛾在哪里。 法布尔又把一些干净的棉花在雌蛾身上擦了一下,雄蛾们马上会聚到棉花上,好像棉花就是雌蛾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法布尔得出结论,雄蛾是靠雌蛾发出的气味而找到它的踪迹的。这种气味就是昆虫的性信息。 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合成一些雌性昆虫的性信息素,利用这种信息素,可以诱杀雄虫;也可以用信息素“冒充”雌虫,使雄虫不再去找真正的雌虫,从而起到减少虫害的作用。但是,由昆虫信息素引发出来这一系列用途,归根到底,源于法布尔不同于常人的敏锐观察。励志感悟:观察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和假象,获得比较真实、全面的结果。板书设计:5 装满昆虫的衣袋入迷 迷恋 痴迷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教学反思:修改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