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20441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工作, 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强化关键环节管控,保证工程质 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产品质量法、建 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辽宁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 工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辽住建发20184 号)、大 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政办发201872 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 理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 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

2、预制 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 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第四条 装配式住宅必须产业化全装修 .本办法所指的 全装修,是指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 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第五条 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全市装配式混凝土建 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全市装配式混凝 土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大连市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 监督中心受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负责全市范围内装 配式混凝土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以“三定”方 案确定职能为准)。各区、市、县(先导区)建设主管部门 是辖区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

3、质量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 部门,负责辖区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工作.各区、市、县(先导区)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 合法定条件的事业组织负责所属辖区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以“三定”方案确定职能 为准)。第六条 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全市预制构件产品质 量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监督管理全市预制构件的产品 质量。4&r i=p.曰/-r第二章 质量责任第七条 建设单位责任(一)建设单位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对建设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全面负责。建设单位应设立 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过 程控制和验收管理。(

4、二)建设单位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装配 式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 ,装配式住宅建筑应与全装修一体化 集成设计,并按有关规定将装配式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送施 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当设计文件有涉及与结构安全、使用功 能相关的重要变更时,需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三)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构件生产单位 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会审。必要时,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 拟定的生产工艺、运输方案、吊装方案等编制加工详图,预 制构件深化设计的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 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四)建设工程实施监理的,建设单位应委托监理单位对 预制构件的生产环节进行驻厂监理

5、.(五)建设单位应做好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构件生 产等参建各方在工作配合上的协调工作。(六)建设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组织施工、监理 等工程参建各方进行预制构件生产首件验收和现场安装首 段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和后续施工.第八条 设计单位责任(一)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政府批文、工程建设强制性 标准、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等规定进行设计 ,施工 图除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 编制和安装施工的要求。在设计文件中应明确装配式建筑的 结构体系、装配率、预制构件品种和规格、主要结构构件的 连接方式、质量和安全的保障措施等,编制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设计说明专篇,

6、并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专项设计。(二)装配式住宅全装修应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 设计,全装修设计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原则,部 品(体系)和设备宜采用集成化供应,并满足构件和部品制 造工厂化、施工安装装配化要求。(三)装配式住宅全装修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全装修基本 配置应符合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技术规程(DB21/T 2585) 相关规定。(四)设计单位有责任会同预制构件生产单位、施工单 位,根据预制构件脱模、吊装、塔吊布置和施工机械附墙预 埋件、脚手架拉结等条件,综合考虑预制构件生产、运输、 存放及后续施工等影响因素,提出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的技 术措施,并对装配式设计文件质量负责。设

7、计单位应对预制 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编制的构件制作图进行审核并会签。(五)设计单位应做好现场施工技术服务,并指派专人作 为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有涉及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相关的 重要变更时,设计单位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严格进行技 术审查。第九条 施工单位责任(一)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将施工所需的预埋 件位置、类型等信息提供给设计单位.(二)施工单位是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安装和施工质量管 理的责任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特点配置组织 机构和人员,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 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严格按 照相关规范、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

8、施工, 确保施工质量。(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针对交叉施工的环节,在分包合 同中明确总分包责任界限,以有效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并协 调督促各分包单位相互配合,有效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 方案的各项内容。分包单位应服从总承包单位的总体施工调 度安排.(四)施工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技术人员按照专 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应有书 面记录。(五)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对装配式施工作业人员的 日常质量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的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 组织构件装配工、灌浆工、预埋工等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装配式建筑施工。(六)施工单位应及时归档预制构件进场

9、验收及安装过 程的质量控制资料,关键工序的施工需要有影像资料 ,对资 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第十条 监理单位责任(一)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具有操作性的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明确预制构件制作过程和施工过程中监理旁站的关键部位、 关键工序并组织实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旁站需形成旁 站监理记录并留存影像资料。(二)监理单位应选派代表驻厂监督预制构件的生产过 程。(三)监理单位日常旁站巡视重点应包括施工单位吊装 前的准备工作、吊装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到岗情况、作业人员 的持证上岗情况、吊装监管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灌浆过程质 量管控措施及相关辅助设施方

10、案的实施情况等。(四)监理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首段验收,组织施 工单位对构件进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验。(五)监理单位应核查施工管理人员及灌浆等作业人员 的培训情况和上岗情况,对装配式结构与现浇结构连接,连 接部位灌浆等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六)监理单位发现构件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有违反规 范或未按照设计要求生产施工的,应当及时签发监理文件要 求整改,并上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未整改或整改不合 格的不予验收.(七)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同步归档工程监理资料,并对 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第十一条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责任(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单位应对其生产的产品

11、质量 负责.应按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 等要求,加强对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产品出厂 检验及运输等环节控制,执行合同约定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技 术指标和供货要求,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质量.(二)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将生产过 程所需的预埋件位置、类型等信息提供给设计单位.(三)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根据审查合格的预制构件的 深化设计文件进行生产,当有影响结构性能的变更时,须经 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审核确认.第十二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责任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规范或规定中 有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全装修基本配置的相关要求对装配 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图

12、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对未明确结构体 系、装配率、预制部品部件品种和规格等专项设计说明及未 实现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一体化设计的,不予发放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中 采用超规范的结构体系,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且没 有国家和省市技术标准的 ,应当依据相关规定由省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出具评审意见,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据 评审意见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责任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规范开展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 ,应当对其检测数据和检 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三章 BIM 技术应用第十四条 装配式建筑示

13、范工程应全过程应用建筑信息 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其他装配式建筑项目鼓励采用 BIM 技术。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及建设工程合同中明确设 计、构件生产、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的具体要求,包括BIM 技术应用目标、应用范围、应用内容、参建单位BI M应用能 力、信息交换标准和要求、人员配备等内容,并给予相应的 费用保障.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负责项目 BIM 技术应用的组织、策 划和具体实施 ,确定设计、施工装配、构件生产等阶段 BIM 应用目标和内容,统筹协调项目各阶段的 BIM 模型创建、应 用、管理以及各参与方的数据交换与交付,推进建设各环节 实施信息共享、有效传递和协同工作。第十六条 设

14、计单位应建立包括建筑、结构、内装、给 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设计 BIM 模型,并为后续的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等阶段提 供必要的设计信息。鼓励设计单位在装配式项目中采用 BIM 正向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审查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项目 BIM 技术设计模型是否达到招标文件及建设工程合同中的要 求,未达到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施工图深化设计单位应在设计 BIM 模型基础上,考虑构件生 产、吊装、运输、施工装配等要求,形成深化设计BIM模型, 并为后续的构件生产、施工装配等阶段提供必要的信息。第十七条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单位应在深化设计 BIM 模型

15、基础上,完成构件生产详图制作 ,对构件的外轮廓及节 点构造、配筋、预留预埋、吊点等关键部位质量进行管控, 并将质量管控等关键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深化设计 BIM 模型 上,形成预制生产BIM模型,并为后续的施工装配阶段提供 必要的信息。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在预制生产BIM模型基础上,通 过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形成施工BIM模型,建立基于BIM模 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并加强在设计变更、施 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施工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应 用,逐步实现基于 BIM 的竣工验收与交付.第四章 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控第十九条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编制预制构件生产方 案,明确各类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及

16、质量保证措施 ,并报监 理单位备案后方可实施。第二十条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加强生产用原材料、部 品、配件、混凝土、灌浆料、套筒、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 筋浆锚搭接连接、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等的检验,将检验报告 和混凝土、钢筋实验报告提供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 单位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生产单位不具备试验能力的 检验项目,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第二十一条 预制结构构件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 应在构件生产前进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 验,每种规格的连接接头试件数量不应少于 3 个。第二十二条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 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 处理,并应重新检验 .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安装 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 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