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20417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常见问题一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变态心理学与诊断技能复习1、 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围不明确。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等)所以焦虑症是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畴。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可能是因为教材上说“我们的工作围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2、、以与可疑神经症”。其实在三级书上44页“四、注意事项”的第一句话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常识性区分非标准化区分(心天)标准化区分(心天)心理学区分原则(郭念峰)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医学标准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统计学标准心理活动在协调性原则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省经验标准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社会适应标准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诊断逻辑和思路第一类:A. 正常

3、vs异常B. 如果正常=)健康vs不健康C. 如果是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第二类:A. 如果异常=)精神病性障碍vs神经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B. 如果是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妄想性)精神病、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C. 如果是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D. 如果是其它非精神病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癔症注意:分层回答,最后错了前面对了还有分。诊断的依据是什么?u 界定正常和异常、界定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是否属于心理咨询

4、的可能工作围)A. 三原则B. 是否有精神病性的典型症状和行为C. 自知力、求医行为如果该部分不能确定,可考虑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主观的痛苦感受和潜在的求治欲望u 如果根据以上步骤判断为心理活动正常,可直接考虑是心理不健康状态:A. 可根据问题持续时间、症状(反应对象的泛化程度)、问题的严重程度说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一般不会出现)的依据B. 可根据许又新教授判定正常和神经症的定性依据,对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性质进行说明。u 如果诊断为神经症,可使用精神病学的四条诊断标准说明诊断依据:A症状学标准:B病程:三个月以上(惊恐障碍比较特殊)C严重程度标准:客观:社会功能受

5、损程度主观:精神痛苦程度D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排除身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排除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请对本案例进行病因分析。u 三个维度:生理(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性因素u 最后根据主要原因(一般为心理因素中的认知因素)、诱发因素、促进或加重因素做概括说明。对本案例来讲,比较妥当的处理措施是什么?为什么?u 如果诊断为不健康状态的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可根据诊断,确定进行心理咨询,建议选择认知行为疗法(最好是合理情绪疗法),理由如下:A. 结合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认知因素),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有关理论(最好是ABC理论)说明选择该种咨询方法的理由和依据B. 再

6、结合大致的咨询目标,概要说明使用该种咨询方法进行咨询的基本步骤和过程。u 如果诊断为精神病性的障碍(疾病)或应激相关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癔症,处理措施为:转介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精神医学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如果是精神病性的障碍,理由是:属于精神病性的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畴。如果是非精神病性的障碍,理由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接受专门的系统治疗,并适当配合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场所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u 如果诊断为神经症,处理措施为:A. 一般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由

7、心理咨询师选择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建议选择认知行为疗法(最好是合理情绪疗法)或结合使用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例如,系统脱敏等。理由如下:A) 结合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认知因素)和求助者主要的情绪和行为症状等,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有关理论(最好是ABC理论)和行为治疗的有关理论说明选择该种咨询方法的理由和依据B) 再结合大致的咨询目标,概要说明使用如上咨询方法进行咨询的基本步骤和过程。C) 如果该求助者的症状(情绪和行为)比较严重、冲突持久,病程迁延,可考虑转介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配合进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B. 也可在求

8、助者同意的前提下,由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专科医生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求助者的咨询和治疗,由精神科医生负责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并进行会诊和案例讨论。案例选择题试题分析1、案例类型、题量分布与命题方向分析(为可能的重点方向)案例类型题量命题方向对话案例(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34摄入性谈话(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收集临床资料中的提问方式和方向、识别症状、判断关键点、做出初步诊断、做病因分析、识别个体咨询技术、识别阻抗、沉默、多话、依赖和移情)1、识别初诊接待准备工作的错误(可以以对话背景资料的形式呈现)2、是否使用接待的礼貌用语3、识别开场的

9、提问方式(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4、识别结构化技术的使用(表明能否帮助求助者、说明原则、说明咨询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收费设置、时间安排、协商咨询方式)5、识别收集资料的提问方式(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6、识别控制会谈方向(转换话题)的基本方法7、选择结束首次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8、指出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和识别凯利的六种不恰当提问方式9、指出会谈中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中咨询态度的不恰当(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10、识别个体咨询技术的使用11、判断会谈中还应收集哪些资料12、识别求助者的各类症状13、综合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对话案例(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对话形式呈现题

10、量摄入性谈话14、做出初步诊断(属于哪类心理问题、属于哪种疾病)15、判断可能的病因(生物、心理、社会)16、识别阻抗原因、沉默类型、多话类型、依赖和移情的区别17、可能会考查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具体可根据测验工具选择的四个基本目的做出判断治疗性谈话(告知和指导特定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使用)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1、合理情绪疗法中,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并指导如何完成家庭作业2、系统脱敏法中,指导求助者学习如何进行放松训练3、系统脱敏法中,指导求助者如何建构焦虑等级4、冲击疗法中,签定治疗协议阶段,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征

11、得求助者和家属同意。厌恶疗法在实施前也同样适用。5、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中,检查表层错误观念阶段,实施演示技术,指导求助者角色扮演6、梅肯鲍姆压力接种训练中,技能获得阶段,教授、示和指导求助者学习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例如放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治疗性谈话(特定治疗方法和技术应用)1、识别谈话使用了何种咨询方法,重点是合理情绪疗法、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2、识别谈话的目的和任务,判断谈话处于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哪个阶段3、识别和判断各疗法使用中各阶段的核心技术,重点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产婆术)、黄金规则、语义分析技术、设身处地交流技术(言语、非言语、沉默)、坦

12、诚交流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提示:重点把握以上方法的各阶段的目的、任务和特点;各阶段所使用的特定技术鉴别性谈话(协商心理测验的使用;鉴别是否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1、谈话呈现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使用和结果解释的具体过程,让考生识别以上过程中咨询师在测验选择、使用上的失误2、谈话过提问、确认、澄清判断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让考生判断谈话类型、症状识别咨询目标商定会谈谈话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就咨询目标展开讨论,让考生判断咨询师是否违反咨询目标协商的原则、目标确定过程是否违反了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大原则(商定目标是否有效)、是否明确了咨询目标的可变更性。咨询性谈话(就求助者生

13、涯发展中的选择性困惑展开会谈、属于发展性咨询。例如,就业指导、婚恋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等)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1、让考生判断谈话类型2、识别谈话中个体咨询技术的使用3、可以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治疗性谈话结合考查,考查重点见“治疗性谈话部分”应急或危机性谈话这一类对话案例在以往的考试中还未出现过,应引起考生的重视1、可以同摄入性谈话结合考查,其中求助者的述中可能出现自伤、自杀、危与他人利益等线索,让考生判断进一步应对可能危机的谈话重点。2、此类谈话,首先要进行上述危机的危险性和可能性评估;其次要直接探讨危机想法;再次要注意原则中例外情况的处理原则。见教材中初诊接待

14、的注意事项文字描述案例(以案例一般资料、背景资料、求助者主述、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过程简述等形式呈现)题量34此类案例是考试中的重点。一般的考查重点以诊断技能为主:1、考查考生对案例中典型异常心理症状的识别,把握症状的分类和主要症状的特点2、考查考生对案例的精神障碍分类诊断(CCMD3)和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诊断(一般、严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把握以上两部分的分类诊断原则3、主要针对二级考生,考查在初步诊断后,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尤其是神经症和重性精神病的鉴别4、考查考生对求助者症状和疾病分类特点的把握,例如是否违背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具体属于正常和异常的哪些状态;判断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的区分原则;具体的求医行为、自知力状态等5、考查考生对病因的判断和分析6、让考生根据已提供的案例资料和收集整理临床资料的基本围,判断还应进一步收集哪些临床资料7、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案例资料确定基本的咨询目标或对咨询目标商定原则的把握8、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案例资料判断使用何种咨询方法或针对求助者某个具体症状,如焦虑紧、失眠等使用什么可能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干预9、考查考生对精神病性案例的处理原则操作技能复习要点整理1、 区分心理活动正常和异常的三原则(基础知识 P260)n 三原则中,如果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违背了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