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20367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 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 3、辨证治疗 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 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 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 25、五气 26、五色27、五志 28、五味 29、五季30、五官31、五体 32、五液 33、相生34、相克 35、相乘 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 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

2、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 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 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 (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

3、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第三章 藏 象名词解释1、藏象 2、藏象学说 3、脏腑 4、五脏 5、六腑 6、奇恒之府 7、神 8、血府 9、汗血同源 10、津血同源 11 肺朝百脉 12、肺主治节 13、肺主行水 14、通调水道 15、肺为水之上源 16、气门 7、肺为娇脏 18、肺主宣发 和肃降 19、脾主运化 20、脾胃为后天之本 21、肾为先天之本 22、先天之精 23、后天之精 24、天癸 25、元 阴 26、元阳 27 、肾者,胃之关也 28、髓海 29、七冲门 30、中精之府 31、水

4、谷之海 32、三焦气化 33、心 肾相交 34、心肾不交 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37、精血同源 38、水气 凌心。问答题(一)简答题1、简述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2、五脏六腑各有何共同生理特点?3、简述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4、心的生理功能有哪些?5、肺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6、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7、肝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8、肾的生理功能有哪此?9、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10、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11、为什么外邪侵袭首先犯肺?12、为什么某些失血证的治疗要从脾着手?13、为什么脾病会致四肢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14、肝病

5、为什么会影响脾胃功能?15、为什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16、为什么治喘证有时要从肾入手?17、骨、髓、脑的发育及功能与肾有什么内在联系?18、心与肺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19、心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0、心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1、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2、肺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3、肺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4、肝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5、脾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26、肺与大肠的生理关系如何?27、肝与胆的生理关系如何?28、肾与膀胱的生理关系如何?(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心主神志? 2、如何理解心主血脉? 3、如何理解肺主气? 4、如何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肺

6、主通调水道? 5、如何理解脾主运化?6、如何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 7、肝与情志的关系如何?8、肝与脾胃运化的关系如何? 9、如何理解肝主藏血?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三者有何联系?10、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11、试述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和脏阴阳的关系。12、为什么说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3、怎样理解“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14、怎样理解“六腑以通为用”?15、肺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6、肝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7、脾与胃的关系怎样?第四章 气血津液名词解释1、气 2、元气 3、宗气 4、营气 5、卫气 6、血 7、津液 8、气

7、机调畅 9、气机失调气逆 13、气陷 14、气脱 15、气结 汗者无血 21、津血同源 问答题(一)简答题1、试述气、血、津液的概念。3、试述元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5、试述营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7、血是怎样生成的?9、简述气与血的关系。11、如何理解“津血同源”? (二)论述题1、气的生理功能有哪几方面? 3、试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过程。5、如何理解“气为血帅,血为气母”?16、气机不畅 17、气为血之帅 18、血为气之母2、气的生成及其来源有哪几方面?4、试述宗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6、试述卫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8、试述血的生理功能。10、简述气与津液的关系。12、怎样理解“夺血者

8、无汗,夺汗者无血”?2、血的循行与哪些脏器有关?为什么?4、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0、气化 11、气滞 12、19、夺血者无汗 20、夺第五章 经 络名词解释冲为血海 10、任主胞胎1、经络 2、经气 3、经脉 4、络脉 5、正经 6、奇经 7、阴脉之海 8、阳脉之海 9问答题(一)简答题1、什么叫经络?2、经络系统是由哪此部分所组成的?3、试述十二经脉在四肢及头面部的分布规律。4、试述奇经八脉的含义。5、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6、试述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二)论述题1、试述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和交接规律2、试述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部位如何?3、试述督、任、冲三脉的循行部位

9、及主要生理功能怎样?4、试述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5、调理和调节生殖机能和月经病的奇经八脉以哪些为主?为什么?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 2、六气 3、疫疠 4、七情 5、痰饮 6、瘀血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9 内生五邪 10、内寒 11、内湿 12、内热 13、中寒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4、何谓内伤七情?5、简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6、简述痰饮的形成。7、简述瘀血的形成。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

10、点? 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第七章 病 机名词解释1、病机2、实证3、虚证4、气虚5、气滞6、气逆7、气陷8、气闭9、气脱10、血虚11、血瘀12、血热13、内风14、血虚生风15、内湿16、内寒17、内燥18、内火19、阴盛格阳20、阳盛格阴21、亡阳 22 、亡阳 23 、五志化火

11、 24、五气化火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3、中医学认为血得热面行,为什么火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5、何谓内生五邪?(二)论述题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2、阴阳学说的病机变化包括哪些内容?第八章 防治原则名词解释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3、治病求本 4、正治 5、反治 6、扶正 7、祛邪 8、因地制宜 9、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问答题(一)简答题1、中医“治未病”包括哪些内容和措施?2、什么叫治则?其与治法的关系如何?3、中医治则中“标”与“本”的含义怎样?(二)论述题1、什么叫正治、反治

12、?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临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的法则?3、治病为什么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答案第一、二章 绪论与阴阳五行答案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 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 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

13、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 病同治”。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 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8、阴血:血和阴,

14、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6、重

15、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17、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1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21、寒者热之:寒者,是指阴胜则寒的寒实证患者;热之,就是用温热药治疗。22、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23、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24、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