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20308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旷课的处理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生旷课的处理有学生逃学、旷课,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现象,做过几年班主任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而逃学旷课的学生,往往不只是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毛病。案例中的“丁丁是个从上幼儿园就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爱欺负同学,上课爱捣乱,不完成作业”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是令班主任头痛的事情。然而,正如专家所说:“一个教师他是不是有智慧,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到底好坏,不是看好学生,应该是看问题学生在班里面的转化程度,这个恰恰是最能反映老师的智慧的。”案例中的班主任,有没有教育智慧?肯定有的,因为她确实解决了一个学生逃课的问题。但是,她的教育智慧达到了什么程度?又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问题。 她的成功,在

2、于她运用了“兴趣吸引”或者说“兴趣转移”的方法。尽管她开始对逃课学生的逃课原因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但她在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发现了学生对篮球感兴趣:“我发现,他对放在我对面办公桌的一个篮球特别感兴趣,从一开始盯着看,到后来忍不住偷偷移了移身子去摸一下。”于是班主任想到了引导他的方法,组织篮球队。这不能不说是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反映。如果她没有教育的敏感性,就有可能批评学生:“你不好好想自己的问题,还想玩篮球去是不是!”这里应该指出,班主任坐着改作业,学生站着想问题。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应该让学生也坐下来,毕竟不是罚站嘛! 班主任把组织篮球队的任务交给了这个学生,这是在“赋权”,老师们都知道在教育中“赋

3、权”,是一种很有益的教育措施。而且老师给这个球队亲自当教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效果:“我为了留住他逃课的脚步,每天都在放学后教他们打篮球,虽然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但总算没白付出。而丁丁为了能学篮球,第三节课就没再逃课了。”看来,班主任不仅让学生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而且亲自参与,激励、巩固学生的兴趣。这一系列的教育行为是应该肯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 正如“对话班主任”和“对话专家”中大家所分析的,案例中的班主任处理这个学生逃课的问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查找原因是最重要的工作,不找到原因,做工作难免缺乏针对性,也就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

4、有人认为,这个学生由于组建了篮球队,不再旷课了,具有偶然性。即使第三节课不逃课了,也仅仅是“兴趣的转移”,一种兴趣代替了另一种兴趣。这另一种兴趣是什么呢?逃课。逃课背后更直接的兴趣是去抽烟。抽烟,是班主任后来才知道的:“在不断地接触中,他也逐渐向我坦露了心扉。原来,在四年级的下学期,他学会了抽烟,由于第一、二节上语文数学不敢逃课,到第三节课时,就偷偷跑到外面抽烟。那天,我问他为什么逃课,他不敢吭声,是怕我闻到他的烟味。” 班主任真的找到原因了吗?他为什么学会抽烟,而且有了烟瘾?这背后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班主任没有往下调查,至少在本文中没有进一步的交待。况且,丁丁还有上课捣乱,经常欺负人,

5、不完成作业等一系列问题,他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学生。仅仅解决逃课的问题,这会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甚至半途而废的感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或者如专家所说的“全面教育”、“全人教育”来看,必须在这个学生的转化上做更为深入全面的工作。正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所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因此,

6、班主任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第二,班主任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有研究的意识,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案例中的班主任有一段话很值得思考:“这时,我才发现,我昨天的教育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不说逃课的原因,我也没有追问,只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对他说教,他表面的恭顺,只是为了让我早点结束说教而已。想到这,不免有点火大,径直把他领到办公室里。看着他站在我的办公桌前,眼睛还四处张望,一点都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也难怪,他来办公室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熟悉。我气得不知该说他什么好。说实话,此时,我不知要说什么。该说的道理,昨天都才说过,而且一点效果也没有。相信同样的话,他也已经从以前的班主任那听过不止N遍了吧。”读了这段

7、话,很多班主任会有相似的经历和相近的感受。这一类学生之所以这样“疲沓,无动于衷”,“像滚刀肉似的”,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很多老师在不清楚学生原因的情况下重复教育,这个重复教育就是对教育方法使用的不当,那么反复重复,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误行为的巩固,你没找到原因嘛!她找到原因了,是因为学校没有帮他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对篮球有兴趣,又没有打篮球,只能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就跑,跑到外面干脆抽烟去了。这反映的是什么?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研究。所以我有一个强烈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做研究型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你找不到原因,你的那个方法,恰

8、恰是巩固了他的错误。这在我们现实中的案例太多了,为什么问题学生不能转化,恰恰就是老师方法不当。” 有的班主任对专家的这段话可能有所质疑,这没有关系,研究就是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假如我们用一把钥匙想去开很多的锁,肯定是打不开的。为什么老师教育学生会出现“老生常谈”,甚至“车轱辘话,来回说”、“车轱辘话,大家说”的情况呢?这与老师的研究意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名人有言: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看来,“科研兴师”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家庭、学校共育是非常重要的,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案例中家长的表现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有非常明显的问题。“他妈妈也得到我的通知来到了我的宿舍。她一进门,就大声地骂起他来: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多生了你这个,不说被政府罚了多少钱,就说苦也不知多吃了多少!你还整天不好好学习,我还不如没生你好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为问题学生一点也不奇怪;不出问题反而奇怪。如果不能逐步解决家长的问题,提高家长的认识,改变教育方法,问题学生很难真正转变。而且,学校初步的教育成果,很快会被家长的不正确的认识和教育行为给“抹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