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20174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编辑,大家可以下载学习!此行文字可以删除。汉阙建筑艺术及其影响研究【精品发布】中国历史悠久,拥有自汉唐以来的巨大古建筑遗产,历史脉络清晰,建筑形制完备。但是汉代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遗存凤毛麟角,因此今天的汉代建筑模仿中,继承与开发显得粗略无神,皮毛仅现而已,文化内涵、形制礼仪、特定环境等等丧失了原有精神。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已经产生,宫阙,城阙,墓阙,宅邸阙,庙阙等汉阙形式都已出现。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战乱,汉代的陵墓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汉代建筑类型1。受传统文化滋扰和汉阙建筑美学的历代影响,各地以汉阙为模板建设城市景观屡见不鲜,但又良莠不齐,因此

2、,对汉阙建筑艺术的科学研究,系统梳理其美学特性,探索传承内涵,对于今天研究汉代建筑以及正确传承汉风建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到“建设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城市”,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内涵对于今天的城市风貌建设、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1汉阙美学特征11汉阙阙是汉代的纪念性建筑,溯源于门。释名载“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阙”与“缺”二字相通,文中第二个阙字便是缺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阙,就是围墙周围两侧的建筑,在门的

3、两旁,中间的缺口就是进出的道路”。这便是城阙。释名•释宫室曰:“观,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这条文献既说明了阙的前身是观,也说明了周代观的形制。即观是树在宫门两边,它既可居住,又可望远的门旁建筑。西汉长安城未央宫建有东阙和北阙,建章宫东、北二门之外也都有阙,名“凤阙”和“圆阙”。唐大明宫含元殿建有左右双阁,名为栖凤与鸾翔,它们实际上就是含元殿赋中所云:“翘两阙以为翼”的阙门建筑。墓阙是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初期只是作为建筑物入口的标志,后来被逐渐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汉代流行黄老思想,神仙思想,盛行厚葬,东汉时期,阙走向了平民化,世俗化。各级官员按照严

4、格的礼制修筑墓阙。现在仅存的汉阙有37处,大多数为墓阙,有25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四川多汉阙并非偶然,他指出:“两汉时期,四川工业发展,屠(奢)侈之风由来已久”。12汉阙的建筑特点1)建筑形制。汉阙作为一种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对于后世研究汉代建筑有着深远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现存的汉阙主要是墓阙,西汉时为天子帝王所有,至东汉,建阙的风气兴起,月俸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和有成就的商贾也可在墓前建阙。汉阙主要分为夯土阙,木结构阙,仿木雕石阙。从现存的墓阙中可以看出,大多为仿木雕石阙,虽是石建筑,确有仿木结构的特点,阙上雕有柱、檐等各种木结构建筑的构件。木质的

5、汉代建筑无以留存,只能从石质的建筑中去窥探汉代的建筑风格。所谓“汉阙唐碑”,墓碑是人人可立的,但是同样作为丧葬文化的墓阙,却不是人人可立。阙作为一种礼制建筑,起到了别尊卑,明贵贱的作用。按照生前的官爵地位,阙的高度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四川渠县的沈府君阙比冯焕阙高了046m,渠县赵家村东无铭阙比赵家村西无铭阙高了021m。汉代只有天子才能用三出阙,诸侯用一对二出阙,一般官员只能用单阙。汉景帝阳陵的东阙门是三出阙的最高形制。而汉代霍光墓阙建成了三出阙,被看作是僭越逾礼的罪证。地位较低的人骑马路过地位较高的人的阙前,还需下马致敬。2)雕刻雕塑图案。汉阙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深浮雕,浅浮雕,凹面线刻,凸面线刻

6、,阴刻等。汉阙的雕刻题材十分丰富,有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玉兔,神仙等祥瑞之物;有历史故事中的荆轲刺秦王,畿(季)札挂剑,张骞归汉,董永侍父等典故,还有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蹴鞠图,狩猎图,车马出行图等,生动地再现了阙主生前的生活场景。神话传说的题材体现出了汉代神仙思想的流行,人们渴望死后羽化而升仙,阙就成了通往天梯的媒介。历史故事使得阙更加生动,如山东嘉祥的武氏阙雕刻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手持匕首,怒发冲冠,秦王大惊失色,落荒而逃。把二人的神态动作雕刻得精细准确,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却依然不失魅力;四川雅安的高颐阙雕刻的“师旷鼓琴”,一人抚琴,一人掩面哭泣,四周的鸟兽也都

7、流露出悲伤的神情,整个画面更显哀怨悲凉。13文学艺术特征1)文学特征。汉阙通过浮雕的形式讲述了很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河南登封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m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重庆忠县无铭阙上雕刻有女娲捧月,白虎衔璧的神话故事;四川芦山樊敏阙上现存浮雕反映了云南古哀牢夷“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以神话故事的方式表现了东汉时期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2)艺术特征。汉阙上面的书法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最好范本。汉隶是汉代隶书的总称,因其体量为秦书的1/8,故又称“八分书”。其特征是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

8、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汉阙自然洒脱的汉隶有别于规整严谨的唐隶,成为独立的书法门类。渠县的冯焕阙,沈府君阙为代表的诸阙均为“八分书”的代表。冯焕阙铭文,字大四、五寸,共二十字,分两行竖排,右行九字,左行十一字,字数不等,间距不一,但首尾相齐,总体上还是给人以匀称、整饬之感。14历史价值从现存的墓阙中可以看出,大多为仿木雕石阙,虽是石建筑,确有仿木结构的特点,阙上雕有柱、檐等各种木结构建筑的构件。木质的汉代建筑无以留存,只能从石质的建筑中去窥探汉代的建筑风格。汉阙对于今天研究汉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装饰以及建筑组群之间的布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汉阙案例美学特征: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

9、汉碑村,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建造,为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的墓阙,被称作国内现存最完整最精美的汉阙。高颐阙的阙主为高颐,是今天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人。高颐,字贯光,东汉末年与其弟同举孝廉,历任北府丞,武阳令,阴平都尉及益州太守。据史料记载,他从政时为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讲求法制,深得百姓爱戴。高颐卒于公元209年,出殡当日当地百姓伤心地为他送行,足见他深得民心。高颐墓阙分东西二阙,两阙相距136m,阙为双阙,均为子母阙。母阙13层,子阙7层。由基,身,楼,顶四部分组成,用多块红色长条石英砂岩堆砌而成。现东阙的主阙斗拱层以上部分和子阙被毁,西阙的主阙和子阙保存完整。西阙主阙高约6m,子阙高339m,

10、为重檐五脊式仿木结构建筑,阙顶仿照汉代木结构建筑,雕刻成四阿房重檐形式,上下之间相距紧密,顶部形如瓦当。南北两面各雕大栌斗3个,共6个,其中转角栌斗巧妙地分置东西两面,布局合理匀称。南北两面栌斗正中上各雕一饕餮,一个口衔鱼,一个口衔蛇。四转角处各雕一负重角神,蹲于栌斗之上,手肩托付纵横相叠枋木。由于用力托举,角神露出了门牙,显得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从而更加印证了雕刻之精美。这些角神身体的姿势,用力的角度,都经得起现代力学理论的推敲。西阙母阙阙身背面凹槽阴刻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这24个字出自刘盛之手,被康有为称赞极似颜真卿的真迹。古往今来,许多文人

11、墨客都对高颐阙的书法赞不绝口,如宋代的赵明诚,王象之;明代的杨圣庵等。鲁迅先生也收藏了高颐阙拓本三十余张,爱不释手,并在鲁迅日记中收录了亲绘的高颐阙手绘图。高颐阙顶层四周刻花卉、仙童、贵胄出游、车盖弛马、宴饮行乐等生活场景及张良椎秦王、高祖斩蛇、畿(季)札挂剑、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中层刻九尾狐、三足乌、龙虎、朱雀等,惟妙惟肖,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丧葬文化、建筑、书法、雕塑、美术的珍贵文物。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著名文物鉴赏家赵明诚,国画大师张大千等,都曾在雅安高颐阙留下足迹。据统计,高颐阙上雕刻了63个人物,38种禽兽。画面反映的历史故事和涉猎的社会风俗都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12、值。一座高颐阙几乎就是一座完整的汉代建筑,更是今日研究汉代丧葬习俗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最好范本。可见,一座汉阙包含了汉代的建筑,文学,书法,绘画,雕刻,社会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是研究汉代建筑与文化最直观准确的资料。2汉阙艺术特点传承研究21汉阙历代传承意义与价值阙作为礼制性的建筑,象征着汉代的神仙思想和道教思想。阙是人们向往着从阳间通往阴间的载体,是人神交流的物质空间。汉阙中多出现西王母升天,玉兔捣药等仙界元素;同时也有阙主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娱乐活动;此外,阙身铭文记录了阙主的身份和一生担任的所有职务。由此可见,阙也是阙主的一张“名片”和通往神界的简历。22传承与保护案例汉阙的传承不应只是简单地在

13、那些东汉遗存的汉阙前立碑修亭,而是应该将这种建筑形式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之成为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馆主楼是双塔式重檐汉阙的式样,屋顶是改良式平直的汉阙屋顶,孔雀蓝琉璃瓦片整齐地排列,到了屋檐末梢,则微微上翘。瓦片颜色的选择是取“用水慎火”之意。蓝色与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搭配,颇有现代版“粉墙黛瓦”的感觉,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和建筑,又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这就是对汉阙建筑形式最好的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应该是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中,并且不断地改良和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谈复古,谈梦回汉唐。23传承方法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依赖于建筑技术的代代传承,更要依靠全民族去欣赏,保护传统建筑。

14、不再盲目追随西方建筑,从学校教育和公众教育的层面去引导公众有更多了解,接触传统建筑的机会。激发公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古老的汉阙建筑传承下去。可以通过拍大型纪录片,创办公益文化宣传讲座,在学校教科书中增加汉阙建筑的内容等方式,让汉阙建筑融入生活,让普通大众有机会去了解,接触,从而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3汉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现状31汉阙艺术特点在现代仿古建筑中的运用价值1)汉阙建筑艺术风靡。由于汉代距离现在历史久远,除了汉阙之外,没有其余的建筑遗存。因此,现代仿汉建筑都是通过汉画像砖和汉阙来复原汉代建筑。自然汉阙在很多仿汉建筑中都有出现。在汉代,重要的建筑入口前均设阙。从现存的汉代画像石和明

15、器中可以看到,从宫殿到普通的院落,都能看到阙的身影。或是重檐附耳连接双阙,或是重檐附耳独立双阙,亦或是独立子母阙。因此,汉阙在现代仿汉建筑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入口处通常会有一对门阙。2)现代仿古建筑现状重外在,轻内涵。32运用形式、提取元素现代仿汉建筑大多在入口处采用重檐附耳连接双阙或者重檐附耳独立双阙,这一点符合汉朝的建筑体制。但是仿汉建筑中的阙只是结构外形上和汉阙相似,细看却并不合理。首先,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但是斗拱承担了承重的作用。而现代仿汉建筑中的斗拱则是用砖石堆砌出了

16、斗拱的形状,很少用木头做斗拱。仿汉建筑中的斗拱已经退化成了装饰作用,仅仅是起着美化建筑的作用,并没有承担力学功能。其次,瓦的运用在仿汉建筑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秦砖汉瓦”,汉代的瓦当装饰纹样丰富,做工精致考究。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豹纹、玉兔纹、花叶纹等祥瑞纹样。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匀称和谐,具有很强的构图与形式美。但是仿汉建筑中的瓦却只有简单的花草纹样甚至没有花纹,只是简单地做旧,模仿汉瓦当古朴苍劲风格。33运用方法现在的仿汉建筑大多都还停留在对汉代建筑简单的模仿阶段,而没有将提取出来的汉代建筑的特征进行加工再创造,与现代的实用功能与施工技术相结合。仿古建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运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修筑古建筑,另一种是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通过查阅古籍,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