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20168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注释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答案】 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

2、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

3、)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可以从诗歌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入手。无论从哪个角度赏析,都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同时也不能忽视写作背景。2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明)张元忭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

4、骋骅蹓足。(选自张元忭集)【注】稔(rn):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种,骏马名;蹓(li),慢慢走,散步。【答案】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解析】【分析】抓住具体语句概括即可。由“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可以概括出“谷物丰收”,由“绿野黄云绕茅屋”可以概括出乡村景美,由“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可以概括出乡风淳朴,由“筑场老子酒半醺,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可概括出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故答案为: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

5、、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重登云台山(清)陶澍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

6、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2)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分析】(1) 抓住颌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2)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

7、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8、情景交融。 因此理解诗歌意境首先要分析诗歌描绘的景,通过分析景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4古诗鉴赏 (1)仿照(甲)处对“卧”字的赏析,给(乙)“卧”字也作一个批注。 (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紧不慢,从

9、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2)【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情节急转。 【解析】【分析】(1)“卧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据此作答即可。 (2)甲诗首联“僵卧

10、孤村不自哀”,通过“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乙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甲】“僵、卧、孤、村”四

11、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情节急转。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1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解答。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唐)赵嘏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

13、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营造的意境或表现作者的感情情等。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故答案为: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

14、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

15、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答案】 (1)思乡(2)A 【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过去的仙人 。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 ,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