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20143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分工进度-常州东青学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英语课堂提高师生对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王煜洁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整体人格的形成,要求改变传统的单一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对话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推进中被广泛认同和提倡。师生对话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具有“对话”精神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具有民主、平等、信任、关爱、互动、发展的特征,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能够通过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师生的信息反馈,达到师生的共同发展

2、。师生对话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契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能够发展学生的对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然而通过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及文献的阅读,可以发现,师生对话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师生的对话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师生对“对话”的理解片面及碍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时间、评价方式、师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师生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对话的质量水平还不高。在“对话”理论及师生对话的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选取初中英语课堂,展开师生对话研究。因为师生对话的行为方式顺应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初中学生的心理

3、特征。英语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文化意识和对话意识的提高。师生对话的形式十分符合英语学科的特征。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小学有明显的增强,表现意识仍然比较强,思维还欠缺成熟,比较适合互动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故师生对话的形式也适应了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希望通过建构师生对话的理论,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实际,探索一条提高师生对话质量的实践道路,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对话”的精神,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二、课题的研究价值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

4、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倡导建立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对话型师生关系将塑造出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爱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沟通、共同探索知识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 21 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英语作为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英语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

5、运用能力需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的发展基础上。师生对话是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契合的教育行为,也是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契合的教学行为,它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师生对话的方式适应了语言学科的教学特点。其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与交往性,顺应了教学中的人的主体性与交往性的需求。研究初中英语的课堂师生对话情况,既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对课堂师生对话的研究丰富了教学理论的内容。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更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思想提出了挑战,促使传统教育理念的

6、变革。另一方面,对课堂师生对话的研究还可以为教学实践 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课堂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和谐沟通,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也可促使课堂教学逐步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在对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对话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希望探究出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从师生对话理论及实践中探索出改善英语课堂师生对话现状的策略与建议。希望通过构建活跃而和谐的课堂师生对话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与对话意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核心概念的

7、界定师生对话:在教学对话中,师生间的对话是最频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行为方式。基于对话的内涵及教学中的对话的特征,把“师生对话”界定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平等的立场,以语言或非语言动作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共同分享知识、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师生对话具有以下特征:师生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相互尊重;教师要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话不仅仅限于口头语言的交流,还包括思想上的摩擦、情感上的共鸣、行动上的理解;师生对话是一种共同学习、分享知识、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行为。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外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 国外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教学中

8、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深受 20 世纪以来“对话哲学”的影响。20 世纪初,德国思想家马丁.布伯在其著作我与你中最先认识到“对话”的价值,他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首次把“对话”与教育联系起来,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深刻批判了灌输式教育的非人性化,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对话式教育”。他倡导学生应该从被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教师话语霸权的情况应该被取消,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0世纪80年代,对话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关于教学中的对话的研究主要有: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佐藤正夫教授在其教学原理中论述了教学中的对话的历史源流、性质及特征、实

9、施对话的手段(主要有发问和刺激)以及课堂讨论的模式等,对课堂师生对话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师中也研究了教学中的对话的结构以及学生学习的本质。佐藤学在其著作中论述到课堂中的对话单位,也就是“教师主导的提问与指示(I)”“学生的应答(R)”“教师的评价(E)”的 IRE 结构。他认为学习是学生“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通过与学生建立有效的对话使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以辛克莱(J.Sinclair)等为主要研究者的伯明翰学派(the Birmingham school)对课堂师生对话的结构进行了仔细的研究。197

10、0 年起,该学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课堂上的语言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对课堂师生对话的特点也做了许多探讨。该学派所设计的分析课堂话语结构的描述体系共有五个阶层:lesson(课)transaction(课段)一 exchange(回合)move(话步)act(话目)。典型的教师学生回合是: 教师(T):Initiation(诱发)学生(S):Response(回答)教师(T):Feedback(反馈)。 国内关于师生对话的研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中的“对话”,特别是“师生对话”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师生对话”已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思考、 共同解

11、决问题、共同发展的有效形式,“对话”精神是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通过知网等数据库关键词“师生对话”搜索(1979一至今),搜索出相关文献 100 多篇,其中期刊数量约为 95%,相关硕士论文比较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发现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基于某种对话理论来探讨师生对话,如黄志成,王俊发表的弗莱雷的 “对话式教学”述评,就是根据弗莱雷提出的“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来探讨如何建构课堂师生对话。 2)关于师生对话本质、内涵、特征的探讨,如:李森教授在其发表的师生对话的特点及意义一文中根据师生对话的内涵,总结出师生对话具有相依性、民主

12、性、语言性、开放性和创生性等特点;董汀丰在师生:特殊的对话者”一文中总结了师生对话的四个特点: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发展的方向性、过程的愉悦性。 3)师生对话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这类文献较多,如刑秀凤在教学师生对话的实现途径一文中提出开拓对话的三种途径:积极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对话;科学挖掘对话的主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寻找对话时机,积极维持对话进展。钱金明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对话一文中强调要有一种民主有效全新的教学方式;要从被动走向理解、信任;对话意识从传统规范走向真诚、自主;对话形式从整体划一走向多元、综合;对话归宿从实用制度走向智慧、生活。4)以建构新型师生对话关系为主题的。

13、如:杨捷在走向对话的师生观一文中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是一种共生关系。5)师生对话对学生情感及认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关注到了师生对话对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的作用。如:文明霞在其硕士论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对学生情感影响研究一文中就指出了教师言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轻松、和谐的师生对话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6)对师生对话中教师素质要求方面的探讨,如:百花丽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语言艺术一文中强调教师在对话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

14、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在对话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要注意教学对话的开放性与集中性的统一,对话要能鼓励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分析国内关于“师生对话”的重要文献,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认识教学中的师生对话的内涵、特征,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形成师生对话内涵及特征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基础,这些文献将有利于我们把握师生对话的本质,即师生对话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民主性、交互性、创造性、共生性等。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师生对话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明确目前我国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再综合学者们提出的促进师生对话的建议和策略,将有利于本文的研究,便于得出改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对话效果的建议与策略。

15、2、 国内外关于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 国外关于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西方语言教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对课堂的深入研究,70年代以后,西方语言教学界的学者们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也逐渐关注起来,辛克莱(Sinclair,1975)、皮卡(Pica,1986)等学者对教师话语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辛克莱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有着如下显著特点:当教师与学生沟通缺乏的时候,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固定性的问题,教师往往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想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想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皮卡也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展示性多于参考性;师生间进行信息交互调整

16、时,采用理解核实的机率大于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外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的语言特点方面,比如教师的语速、停顿、词汇等方面。除此之外,对教师话语中教师的提问、教师的反馈及教师话语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也十分关注。教师的提问作为教师话语的主要内容,成为了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朗和佐藤(Long and Sato ,1983)将教师的提问归纳为两类,一是展示性问题,二是参考性问题,发现二语课堂老师问的展示性问题远比参考性问题多得多。认为教师多向学生提参考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更加复杂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纽曼(1991)指出,教师的积极反馈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但是,过于简单笼统的反馈,则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不强。教师的反馈应该对每个学生具有针对性。学者库伦(Cullen,)将教师的反馈主要划分为两部分,一种是话语性反馈,另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