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198829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免疫学概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免疫(immunity)概念的产生 人类很早就观察到瘟疫的“病后免疫”现象,将这种对相同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为“免疫” 免疫系统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膜型分子(在细胞膜表面)分泌型分子(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

2、细胞)T细胞B细胞TCRBCRCD分子MHC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现代解释:免疫是(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抗原 Ag :凡是能被T及B细胞识别,并刺激T及B细胞(免疫系统)进行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免疫系统对其发生识别和排除反应)的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的“抗原”包括:外界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等 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成分进入体内的他人/动物的细胞或其他成分(二)免疫功能 1.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ce ):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外)。 异常表现: 反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易感

3、染) 反应过强或过长超敏反应(清除病原体的同时导致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2.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衰老或凋亡细胞等自身体内出现的“非己”抗原(对内)。 异常表现:反应低下免疫缺陷,发生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3.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1)自身免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等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2)免疫调节:指免疫系统具有将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调控在适当强度和范围内的能力。 通过这两种机制达到机体和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异常表现:(反应过强)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防御和/或免疫监视功

4、能也将异常,将导致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 的发生。免疫系统还参与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如单纯疱疹病毒),既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又调节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在维持整个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反应)过程。根据识别特点、获得形式和作用机制分为: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一)固有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又称先天性免疫(congenital immunity)非特异性

5、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1. 参与成分: 屏障结构皮肤粘膜等组织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补体、干扰素等细胞因子(cytokine)、炎性介质等。2.特点:生来就有(遗传获得,固有性);发挥作用快;没有特异性;没有记忆性。(二)适应性免疫 :指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对抗原进行破坏清除的免疫作用。(注:、对应教材的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

6、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1. 主要参加成分:T细胞和B细胞;T cell:产生杀伤T cell 、调节性细胞,介 导细胞免疫、辅助B细胞应答。 B cell: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T、B细胞有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TCR只能识别APC细胞加工处理好的、用其MHC分子提呈的抗原! BCR可以直接特异性结合游离的抗原。 T、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增殖为下一代细胞才能形成作用于抗原的细胞或分子。T、B细胞识别Ag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是一类可将加工处理好的

7、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细胞。APC提呈抗原的分子称为“MHC分子” 。 体内重要的APC有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前两者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另外,还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如NK细胞和补体等。2.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有特异性(TCR/BCR识别抗原有高度的特异性)耐受性(只对“非己”抗原应答)有记忆性(激活后除产生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外,还产生各自的记忆细胞) 不遗传(接触Ag或获得免疫效应物质而建立)在初次感染晚期以及预防再次感染起主要作用固安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要接触抗原发挥作用的时间早期,

8、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 L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两者关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大大促进了固有免疫应答。三、免疫性疾病(临床免疫学)第一至第十六章为基础免疫学,十七章之后为临床免疫学在各种原因导致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时,免疫应答水平过高或过低,机体可发生异常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包括: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发生感染及肿瘤肿瘤病(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免疫)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疾病预防疫苗接种,预防天花、乙肝等传染病。 2.免疫诊断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原理用免疫学手段诊断疾病。3.疾病治疗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造血系统疾病、感染、肿瘤等。故免疫学对基础和临床医学都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