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19877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 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 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妇科学 8、中医儿科学 9、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大纲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

2、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 犊鼻 肾俞 翳风 神庭 少商 足三里 委中 角 水沟商阳 三阴交 秩边 风池 中极合谷 阴陵泉 承山 环跳 关元曲池 血海 昆仑 阳陵泉 气海肩髃 通里 至阴 悬钟 神阙迎香 神门 涌泉 太冲 中脘四白 后溪 太溪 腰阳关 太阳地仓 听宫 关 命门 印堂下关 风门 外关 大椎 十宣天枢 胃俞 支沟 百

3、会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感冒 泄泻 消渴 有机磷农药中毒咳嗽 痢疾 眩晕 肠痈喘证 腹痛 头痛 颈椎病肺胀 胁痛 中风 痄腮肺痨 黄疸 痹证 急惊风

4、胸痹真心痛 积聚 不寐 小儿泄泻心悸 水肿 血证 崩漏胃痛 淋证 虚劳 绝经前后诸证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5、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容要点: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交感互藏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位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容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

6、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

7、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位 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位 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与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

8、动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和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 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九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

9、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 2.别络的概念 3.经筋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伤的致病特点 细

10、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第十二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