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19772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应学生思维灵活调整教学设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应学生思维 灵活调整教学设想 历经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引起的思考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 刘荣刚课前研究临近寒假,接到县教研室通知,让我镇贺老师去参加市级高段数学优质课竞赛。内容如下: 任务下达后,我们都很重视,贺老师为了讲好这节课,牺牲了过年玩的时间,在家钻研教材,拟定教案初稿。寒假过后,我们一起对初稿进行了探讨,共同在网上看课达十多节,吸取别人教学精华,用于自己的教学,看别人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教案设计后,我们请了县教研室教研员对教学设计作了指导,拿出了校内试讲稿。基本教学步骤是:由己有知识三角形分类,特征入手引出课题,先让学生经历量的过程,再去折、撕拼等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内角

2、和是180度。试讲效果开始的一节课,很不成功,一是占用时间太长,学生量角太慢,还没到验证环节己下课。接着我们对教案再次修改,把量、拼、折、撕二个环节进行整合,即:可以有量的、可以有折的、还可以有拼的,时间上做了一些压缩。教案修改后,我们再次试讲,从课堂效果上看,整个教学环节上没有多大问题。教学时间上有所节省。可还是放不下心来,又请县教研员亲临课堂指导。听后提议要增加一个内容:即“三角形三个内角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在数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指出课要有厚重感。我和县教研员思想上达成了一致,决定放在新课的结束和练习课的开始。可贺老师思想上有些不能接受。为了把这个问题

3、解决好,晚上贺老师、我及学校另一名教学骨干进行研讨,我和这位教学骨干各自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要与课的开始有机融合,先让一个锐角三角形作母本,其它在母本的基础上进行变换。方案二:直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对三角形拉伸。最终贺老师采纳方案一。课件做出来后,贺老师又觉得很麻烦,预测会把学生搞湖涂,最终又尝试采纳方案二的做法选用几何画板。为了反馈出学生对新增内容的学习情况及课件的使用情况,我们第三次借班进行试讲,结果发现后面的一道练习题:把一个三角形中的一个40度的角剪去,剩余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发现课件做法上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上欠妥当。教师的想法是:教学了三角形内角和后,学生一定会先剪成两个三角形,

4、然后再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的,进而引到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去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角和。前两次试讲,教师按以上想法去引导的。这次听后我们觉得教师引导成份太重,给学生空间不足,同时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后,教师问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说是360度,教师问为什么?学生说,以前学过,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出乎教师所料,学生不能把三角形和四边形产生联系。此处我们以放手于学生探究的教学理念修改为:课件上学生说哪一种,就出示哪一种,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在受到教师牵制,教师只是在过程中给予灵活引导,如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去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角和时,教师可以设问:四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

5、联系?能不能用三角形内角和去推出四边形内角和?学生会思考得出:把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即180度乘2得360度。为后面拓展到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奠定了有序基础。另在学生动手撕拼中,出现了学生撕角时,撕的很小很小。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仔细分析,找出了学生出现这一思维的原因:学生对“角”的理解与平时生活经验挂钩了,学生心目中的角总是那么一个小小“角”,这个地方教师要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勾起回忆,让学生不要撕的太小,教师可以引导,我们自认为:课己经成型,决定定稿参赛。参赛片断回放师:同学们,我们己经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分为哪几类?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教师贴出(用

6、吹塑胶纸剪成的)三角形师:你能标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吗?(学生试着标出三角形的内角)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大部分学生说是180度。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学生齐说:都是180度),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我们只需去验证哪几类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师:180度是我们的猜测,怎样去验证呢?全班不约而同地说:用量角器量三个内角,然后求和。学生话音刚落,教师说:除了量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此时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想不出好的办法。教师顿感学生困难,便启发道:可不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搬个家

7、?师:那我们动手吧!此时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情景:学生都在思考怎样把三角形搬家,少有量角的,教师见状,意识到坏了,教师此时想渗透多种策略研究的方法展示己化为泡影,便私下找了几个学生进行点拨,“你们也可以采用量啊!”于是班上便出现了几个量的,但“撕拼”方法是没有的。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举手发言不多。交流展示几个优生成了主演员。教师看到此状,己预测如果再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己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了,便开始草草收场:让一个学生代表展示了“量角求和”的方法,另一个学生代表展示了“折成平角”的方法。对“撕角拼平角”的方法教师用课件包办代替了。从长方形、正方形方面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更是了无踪影。小小思考:1、读懂学

8、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真的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此节课尚若教师在这个环节做一下调整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教师问: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大部分学生说是180度。教师说:180度是我们的猜测,怎样去验证呢?全班不约而同地说:用量角器量三个内角,然后求和。学生话音刚落,教师说:除了量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在这个地方教师应读懂学生此时的思维在哪里,要顺应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量。因为“测量”是数学的重要方法,用数据说话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量完后再去启发还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然后展开多种策略研究。2、教师要“关注学生”,改变“走教案”。我们教师教学设想再好,没有学生的配合只是一个单边活动

9、,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要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这节课显然过分追求了课堂环节的推进,结论的形成,学生经历探究的体验不深,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学生顺应的是教师的思维。当学生思维停留在量的方法上时,还没来得及思考如何去量,还没来得及拿起是角器时,教师便把学生的思维又拉向了另一种思维。3、关注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很重要。为什么课上大多数学生是“折”,是因为小孩子年龄小,记住的是教师最后的一句话:“除了量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可不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搬个家?” 同时也说明教师的权威在孩子心目中高高在上,不按教师的要求做,怕教师批评,同伴们都在 “把角搬家”也影响着自

10、己的思路。面对此情况,教师可让学生折完后,再引导到“量角求和”,虽然走了迂回战术,但带来的是去掉学生对“量角”的牵挂,达到多策略的解决问题,思维上得到认同。4、个体不能代表全体,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能代表学生的深刻理解。展示交流中,教师不能让优生成“主演员”,不能让优生发言成了教师课堂“救命驾”。以上片断中,如果教师关注了所有学生的思维,多给大多数学生的机会,尝试让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对了给予鼓励,教学的氛围一定不再沉闷。学生的表现一定会是积极的。尚若教师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撕一撕,拼一拼,一定又会带来从长方形、正方形去探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柳暗花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要走。关注了教法、关注了教案,不顺应学生的思维,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状态,灵活调整教学设想。后续研究面对着失败的课堂,反思着以上行为,回到学校后,今年我们再次研讨。教材的引入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教法上突出尊重学生思维,顺应学生思路,没有省掉量角环节,并对其它验证方法做好相机诱导。在今年我们又在四年级上了一节,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