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19509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收获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 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 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 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 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 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 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 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 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 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 万物

2、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 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 贲卦 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 文 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 由仪称: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 月三日曲水诗 序中云: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 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 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 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 “阴”和“柔”的一面, 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 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

3、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 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 “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必要说明的是, “文化”一词在中 国古代不很流行,现代意义的 “文化”一词源于日本。近代以 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梁启超在什么 是文化中说, “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 业也。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 “文化,就是吾人 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文化之本义,应在 经济、政治,乃至 一切无所不包。 ”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 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 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 属于最

4、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20 世纪 40 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 “一 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 ” 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 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 ”。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 子集、万亿卷帙,概以 “三玄”(周易、 老子、 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 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 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

5、道二家为其 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 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 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所谓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 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 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 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 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 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 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 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 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 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 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 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 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