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550189234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材原文 第八课阅读课: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 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 “南特号。”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

2、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 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他先从旱粮作物起步,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从1964年起,他转向研究水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九十多个国家种植水

3、稻。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4、。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

5、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三系配套成功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只有三系配套成功,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种子。这

6、是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 袁隆平还得继续再战,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兵不解甲,袁隆平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1974年冬,仅湖南便组织了一万多人横渡琼州海峡;接着,各省又组织了二万多人奔赴海南。袁隆平被任命为海南制种大军总顾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育成水稻品种五百多个;然而,没有哪个良种像杂交水稻推广得这么快,效果这么好。1976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二百零八万亩,到就增到近两亿亩。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

7、公斤。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迅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87年3月15日,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在巴黎向袁隆平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时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4月,袁隆平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 讲坛上,袁隆平操着流利的英语宣读了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并就大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与会人员对袁隆平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袁隆平讲演结束以后,幻灯映出“杂交水稻之父”的字幕和他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美国一家电

8、影公司特地为杂交水稻拍摄了一部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的彩色纪录片。影片称赞说,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多次赴国外讲学和传授制种技术。他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有人甚至说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纸张、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鉴于杂交水稻研究的技术难度、理论高度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对这项重大发明进行了评审,并报国务院批准,决定授予以袁隆平为首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

9、研协作组特等发明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的特等发明奖。 接着,袁隆平又连获三个国际性大奖,即1985年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英国皇家让克奖。 袁隆平名言 1、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串串,稻下面乘凉。 3、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4、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5、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6、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 7、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8、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9、科学研究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10、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11、我的心态永远年轻。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