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55018829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右溪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右溪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

2、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又“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

3、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题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

4、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q

5、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4休木:一本作“佳木”。休,美好。5阴:树荫。荫:遮盖。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右溪记 2、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译文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刘元卿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

6、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一会儿,力气渐渐用尽了,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 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著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启示: 要敢于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走出思维的局限,战胜自己,才能获胜。 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

7、别人的意见,并仔细分析,冷静地做出判断,如同文中的盲人一般不听取意见,冥顽不灵,只会徒增笑料罢了。 注释 道:取道,过 2.楯:栏杆上的横木。 3第:只要 4哂shn:嘲笑 5涸:水干 6自分:料想 7.沈:通“沉”,沉溺,拘泥 8.道:走,走过。 9.省:醒悟,反省。 10怖:害怕。 11坠:掉。 12蚤:通“早”。 13.惫:疲乏 14.矜严:矜持严整 15.固:辛苦 16.毋:别,不要 17.夷:平坦 18隅:感受 有盲子道涸溪 3、溪音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溪音序原文及翻译朱仕琇 原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

8、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 筠园方壮时

9、,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正变备具。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选自明清散文

10、集萃) 【注】筠园: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有无:似有似无。效陶诸什:仿效陶渊明的作品。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这岭在南丰与建宁二县的交界处。水刚流出来时,是一道小泉。向南斜行十里左右,汇合了许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狭小阻塞,水变得气势汹涌起来,日夜不停地轰响,有时响如霹雳。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惧战栗。稍南,水平缓一些,临溪居住的人也就多起来。离杨林只有几里了,那水便无声无息了。然而溪道却更加回绕,多弯曲,村里人称它为巧洋。建宁的方言,称水曲为洋。 杨林在巧洋南面三里处,溪水像环一样三面环抱着村庄,筠园世代居住在这个地

11、方。村子里多杨树,所以称为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树槠木,间杂着其它花卉果实,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半夜风雨从四面来,地上的流水声与众树木的声音相互交杂应和,悲壮高亢,清远之中,夹杂着一种空虚寂寥、似有似无的音响,好像是钟鼓的声音完结了而继以管弦丝竹声音一样。有时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沥沥,村人还未起床,笋壳丢下,泥沙坍塌,那声音萧疏细微,似有似无。沿着溪水独自游览,听起来转觉静寂。至于春秋早晚,虫鸟的呜叫声,树林深涧樵夫砍树的声音,里巷中讴歌吟诵互相和答的声音,舂米织布的声音,鸡鸣狗叫的声音,远远近近,断断续续,随风高下,一切使人可喜可愕的声音都在溪口里聚集。筠园的家建造在溪口上,他在溪西的草堂教书,

12、来来往往于溪畔,常常听着溪音,一有感触便写出来,于是他的诗作也就多了起来。 筠园在壮年时,他的诗就名满天下。曾经在太学游学,观赏过京师的伟丽。他经涉过黄河、长江,江流河水壮阔无际,汹涌澎湃,惊耳荡心,足以奋发他诗的意气。只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年纪将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确实有快乐吗?从前学艺的人担忧志趣不专不精,于是跑到没人的地方,来求他所谓的寂寞专一。一旦得到这种境界,就能借助山川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现在处在幽僻的溪畔,筠园却以之为乐,他的意趣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我曾经为筠园的诗集写过序言,认为他的诗风雄浑深得高岸深谷的理趣。现在又读所补的琴曲、古歌,更加渊懿深远,

13、正体变体各种风格全都具备。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的遗风。他阅历世事越来越深,日日涵养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几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处,他的诗有涵养能超脱,无人间烟火气,或者是由于得到溪的帮助很多啊! 从前孔子教人学诗的主旨,在于明白兴、现、群、怨,而在小的方面要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篇名,因此我得详详细细地叙述它的本末。 溪音序 4、俞樾九溪十八涧原文及翻译译文 俞樾九溪十八涧原文及翻译俞樾 原文: 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

14、处士祠略一瞻眺,暮色苍然,榜人促归掉矣。入城语人曰:“今日游湖甚乐。”其实,谓之湖舫雅集则可,谓之游湖则未也。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余自己已岁,闻理安寺僧言其胜,心向往之,而卒未克一游。 癸酉暮春,陈竹川、沈兰舫两广文,招作虎跑、龙井之游。先至龙井,余即问九溪十八涧,與丁不知;问山农,乃知之。而舆者又颇不愿往,盖自龙井至理安,可由翁家山,不必取道九溪十八洞。溪润曲折,厉涉为难,非所便也。余强之而后可。 逾杨梅岭而至其地,清浅一线,曲折下注,虢虢作琴筑声。四山环抱,苍萃万状,愈转愈深,亦愈幽秀。余诗所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数语尽之矣。余与陈、沈两君,皆下與步行,履石渡水者数次,诗人所谓“深则水”也。 余足力最弱,城中虽半里之地,不能舍车而徒,乃此日则亦行三里而逃矣。山水移情如是。 译文: 凡是到达杭州的人,没有不知道游览西湖的。然而从城中来游览的人,出涌金门,时间就过了正午。到达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到岳王坟、林处士祠稍稍看看,暮色苍茫,船夫催促回去了。进入城中对人说:“今日游西湖特别快乐。”其实,称之游船集锦是可以的,称之游西湖那么不可以。西湖的美景,不在湖而在于山。白居易说在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