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186842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听说并认识华应龙老师是在参加农村工作站培训的时候,在培训中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一节精彩的讲座和一节生动的现场教学,他的风采被我们研修学员牢牢的记住。华老师幽默、干练、善于钻研、喜欢思考hellip;hellip; 就在前不久,我偶然从同事的桌子上看到华应龙老师撰写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首先,书中对华老师的介绍就令我肃然起敬:华应龙,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而且在多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读完华老师的介绍后,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他。我想,在这荣誉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2、 带着这份敬仰我阅读了这本书。书中全部都是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而且每一节课前都有教师的课前慎思、课后反思、以及专家的课后评析。我津津有味的读着,几乎舍不得放下,因为文章写得特别真实、朴实,仿佛任课教师、专家们就在自己的眼前和自己娓娓道来,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反思、怎样评课,这其中的奥妙跃然纸上,深入浅出,使读者受益匪浅。 刚刚送走了一批六年级学生的我在学校的安排下,今年又任教六年级数学教学。按理说长期任教六年级的数学,应该是对六年级的教学内容驾轻就熟了,可感觉还是有很大的压力,怎样更好地使用课改版教材,体会教材的精神,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活,成为我教学的重点。看了华老师执教的关于圆的认识一课

3、,激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创设情境要别出心裁 课改教材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而往往我们在教学时创设的情境是不能贯穿整节课堂的,有时甚至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在本本节课中,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贯穿全课的生动有趣的寻宝情境。宝物在哪儿呢。这个美妙的问题,首先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地说出了圆心、半径等;其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了: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这里蕴含着华老师对圆的概念的清晰把握和深刻理解。

4、华老师通过形象地聚点成线的手法帮助学生形成圆的清晰表象,可谓独具匠心。 2、知识建构要融会贯通 我们在进行数学的时候,通常是分章节,分知识板块,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有时候教学一个新的知识时,我们常常会从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分析与探索.这说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教学时只有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学生在构建知识时才能做到融为贯通。圆的认识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有: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三个知识点。但在华老师的课上涵盖的知识面却非常之广(并非只有这三点),但感觉广而不乱,脉络非常清晰,知识建构浑然一体。全课以问题为切入点,以一中同长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辩

5、论、明晰的过程。华老师浓墨重彩了圆的本质特征,而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一笔带过,因为抓住了圆的本质特征,半径、直径,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画圆,都随之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正象华老师所言:教是因为需要教。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圆的这个本质特征,华老师又选择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反问学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不是lsquo;一中同长rsquo;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不断碰撞hellip;hellip;。而后华老师又通过多媒体演示,渗透了刘徽的割圆术理论,使学生体会到了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寓意。最后拓展到球,球也是:一中同长也,回归到课始,前后呼应。整堂课知识的建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