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Sup****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25KB
约23页
文档ID:550184863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1/23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曾巩 原文: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故今为濮阳人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午及选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失去旧弊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皱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半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 八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伎,以嗡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竞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成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日:“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周家,而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迁尚书刑部郎中,浚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熙宁五年终于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君为人志臆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齿,至老益万然君在撼顿颠囊(zhi,跌倒)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丕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译文: 王公,名逵,字仲达,家住晋阳王氏家谱上说:他们家族是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后人,唐代末年因躲避战乱而移居濮阳,所以现在是濮阳人 王公年幼时跟从母亲史氏学习,聪明机警,超群出众等到年长,求学于侍御史高弁。

天禧三年考中进士,做广济军司理参军,因母丧离职姜遵掌管永兴军府事务,选用王公做万年县主簿万年县令被免官后,王公兼摄县令之职,大除旧弊王文康(注:王文康,王曙,字晦叔,谥文康)接替王遵(职位),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舷都举荐王公,认为他适合做万年县令,皇帝下诏特地让他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的身份掌管万年县事务,但今后不可以再这样做晏殊做三司使,向皇帝上奏,让王公做三司检法官李谘接替晏殊(职位),适逢天圣十年掖庭宫火灾,李谘就任用王公备办材料修建宫室,只用了五天资财就已齐备仁宗听说这事后嘉奖他,升任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新都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抓捕有罪者时把他杀了,罪案已定(案件具结),判处死罪,王公得到了这个情况,上报案情,里胥得以不死,蜀人认为他仁德 入朝任开封府推官,受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里富有,善于暗中谋划,买来很多客店歌女,用来利诱显贵之人,一时间很多人与他亲近交往=恰逢冯士元有罪被囚禁于牢狱,王公惩处他,追究这件事,牵扯到这些显贵之人,因为这个缘故,冒犯了显贵,他们大多疏远了王公有人说他祸患从此开始了,王公笑着说:‘‘我认为远离了恶人’’出京做湖南路转运使,南方少数民族归顺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

主管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事务,后任尚书刑部员外郎,查办洪州知州卞咸使他抵偿其罪,改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当初,谏官李京曾经上书陈说王公某事,到这时,李京因为进谏之事被放逐为鄂州税监(督察鄂州税务),听说王公到此,上书称病,闭门不出王公约请并告诉他说:“以前的事情是出于你的职责,对我有什么对不起的呢?’’终于同他密切交好李京死后,王公又尽力接济李京一家,并日寒朝廷让李京的子做官 改任河东转运使,受赐紫衣金鱼,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主持光州事务,一月后升任尚书兵部员外郎,主持徐州事务这时山东大饥,王公救活的百姓有几万人;收集遗骸,修建十二座坟墓埋葬起来,也有几万人升任尚书刑部郎中,疏通沟渠,兴修水利,又开挖新河,开通漕运河道,公家和百姓对此都感觉便利熙宁五年逝于私第,享年八十二岁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2、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曾巩 原文: 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①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2,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取材于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译文 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如今在抚州的临川安家公名益,字舜良祥符八年王益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起初担任建安主簿一职王公当时还年轻,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才都十分敬畏佩服他督查赋税,不曾逼迫贫苦百姓有时也有拷打责罚,只是针对强横凶狠的官吏罢了因此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了,全县人为他祭神祈福 (后来王公)改任临江军判官一职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依仗财力肆意放纵,为非作歹而知州也(因为)有所依仗而行不法之事,下面的官吏趁这样的情势,无所顾忌地侵吞他人财物王公到任后,用道义纠正了知州的做法,使得他不能有所放纵,以此让官吏们有所明晓有所畏惧,使他们不敢有所动作没多久,临江军上下秩序井然豪强大官们见到王公都不敢正视他,以至于用轻蔑的言词评价他:“这个人是不能欺侮的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临江军 王公后来回去管理韶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属县翁源一带虎多为患,王公让当地属员捕捉县令想要献媚于王公,说老虎自己死了五只,用车将它们运到州府,献给王公以此歌颂他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韶州有驻兵五百人,接替的士卒久久不到,他们想谋划发动兵变事情暴露,全郡人都很惊恐王公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有人主张将他们关入监狱,王公没有听不久就听他们的同伙说:“如果这五个人被捕入狱,当夜我们就要去劫狱这之后众人方才钦服韶州位于南方,虽说是个小地方,但案件诉讼最多,号称难以治理王公凭自己的才能治理得从从容容,于是地方无事他又趁百姓空闲的时候,让他们整理营驿,给街巷集市作好标记,让它们都能够长久地为后人带来便利后来)他返回家乡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后,改任江宁府通判,又改任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因病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六岁 我曾经听乡里年纪大的人说,王公为人洒脱,胸怀大志在外面遇到事情总是果敢决断,英武不屈等回到家里,敛容谦恭,对父母恪尽孝道,对族人奉行友爱,曲意迁就,顺从遵奉,一概用感恩之心来约束自己他目前的职位不能让他的抱负完全施展出来,所以在家外所表现的,只是小部分(才能)罢了,现在我写的这些内容,可了解他的主要品行。

那么家内的行为最可信了,我的父亲曾经跟随王公外出求学,他说的也是这样而我又与他的儿子王安石是朋友,因此得知王公的事情最详实他将要下葬,于是为他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3、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原文: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译文: 元丰元年,我担任福州知州,呈上奏章说:“在我的辖区里,泉州知县、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性情纯朴笃实,治理百姓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共有十五年,因为对他的政绩考核不曾上报,所以长期担任郎官而没有升迁应该优先升他的官,来奖励淡泊谦让的人于是皇上特地升陈枢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陈枢为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有好的政绩也不自夸对于权势和利益,他丝毫不放在考虑之内;对而于符合道义的事情,他却能果敢地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到任之处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