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18466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傩舞走进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马如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傩舞民间艺术走进课堂(马如尧)授课时间:2014年4月9日授课班级:高一年级9班课型:综合课课时:2课时课题:傩舞民间艺术进课堂走进傩舞教学目标:1、了解永靖县傩舞在我国古代艺术平台上的重要价值,能正确的解读古代民间祭祀活动特征。2、能够运用瞬间模仿法,将傩舞戏的演绎技巧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并表现傩舞的艺术美。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教学重点:将学生编排好的傩舞戏剧实践于课堂,展现民间舞蹈之美。 教学难点:结合古代人民生活特征及规律探究傩舞中祭祀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体态律动教学法 情境创设法教具:多媒体教具、傩舞面具、傩舞道具、教学过程:一、“傩”文字解析:1

2、、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傩的繁体字“儺”? 能从中发现哪些有用信息?将“儺”字分开来看,中间部分是由是“艹、中、天”组成,三个字重叠亦有节气的意思,右边是 “隹”指鸟类,从原始图腾的角度考虑,与远古农耕名族的鸟类崇拜有关。学生考虑傩是什么意思?2、进一步解析“傩”字在远古部族中代表什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请小组成员代表团队阐述意见。成果:能够表明祭祀是傩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的: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音乐家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为教学创设情境和氛围。二、正课:1、带领学生认识古代宗教祭祀活动对人民的生活作用,并发表各自的看法。方法:学生分享课前准备资料:、我国民间祭祀

3、的产生、民间祭祀活动的种类 、祭祀的一般过程。牵引与引入:教师提出傩舞是古代人民祈祷生活平安、驱邪纳宜的一种重要祈福活动。并借助第五单元第一课华夏音乐之光中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特征的内容,来说明现代的祭祀活动多是延续了古代人民生活中的常态,提出这种祈福的方式源自于古代人民生活。2、多媒体视频展示:中华名俗大观傩舞4min通过视频介绍,说明傩舞是和古代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使学生对傩舞产生兴趣,了解傩舞在华夏文明之中传承下来的重要性。并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探究傩文化的艺术形式。目的:、能够对古代人民生活中的宗教祭祀有初步的了解,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傩舞的发展历史。、通过感官,加深

4、学生印象,并培养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的能力。2、通过祭祀祈福活动的特点,以及非物质文化的自身特色,结合之前学习的华夏音乐传承相关理论,大胆合理的推测傩舞在现代生活当中的艺术价值及作用。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将结果通过小组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3、提出问提1:、古代人们在生活中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部族联络?、运用方法是否得当妥当?学生思考并探究:成果:古人擅长运用自然的力量来辅助生活,如敲击、吼叫等。得出部族联络是靠声音传递的的方法。目的: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共同探究,使之认识到运用自然规则的联系方式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牵引:傩舞艺术中有打击乐的出现是古人运用了自然的力量来辅助生活。提出问

5、题2: 是用什么“乐器”发声的呐?既然我国现代出土的最早的发声用具是埙,那么在埙之前又会使用哪些用具呢?方法:学生每4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前后8人一大组汇总探究成果。成果:组织探究成果交流,得出古人善于运用木质、石质、身体等自然的力量。目的:补充完善,牵引出教学实践环节。三、合作探究由学生合作,教师指导展演一场现代傩舞戏。1、节目展演的构成:、傩舞剧本的撰写、傩舞动作的排演、道具准备:自制纸质武器、纸质傩面具、打击乐器(大鼓、木鱼、埙、梆子、竹笛)2、节目展演的目的:、围绕祭祀情景下人神共乐得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欢庆丰收、生活圆满,劳作时的喜悦之情。、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会自学探讨、实践检验的方

6、法。、对华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发扬起到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傩舞民间艺术走进课堂傩舞戏的展演展演时间:2014年4月16日展演主题:通过傩舞道具和服装场地的准备,学生演绎情景剧傩舞戏走进艺术课堂。展演目标:1、表演祭祀情景下人神共乐的场景,展现古代人民欢庆丰收、生活圆满劳作时的喜悦之情。2、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学探讨、实践检验的方法。3、起到学生对华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发扬作用。展演准备: 剧情内容:情境剧的框架及内容结构分析采纳,挑选其中一部进行展示。展演人员:高一年级9班各小组学员,每组8人。展演道具:学生自制纸质武器、纸质面具、打击乐器(大鼓、木鱼、埙、梆子、竹笛)、服装、场地等。展

7、演过程:一、由其中一小组进行展演,要求内容紧贴傩舞祭祀环节,展现出人民欢庆丰收、生活圆满劳作时的喜悦之情。方法: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各组编排剧本进行内容阐述,说明展演方式及内容。结果:由六个小组代表对剧本内容进行阐述讲解,最终推选由第 小组担任,依据展现内容和题材要贴近傩舞戏的祭祀特征,第 小组展演的祭祀主题为秋收。二、展演思路设计及准确对照:傩舞剧本的撰写需紧贴傩舞祭祀的特点,突出祭祀情景下人神共乐的场景。傩舞祭祀场景的再现,要求动作生动活泼,打动观众;表演情感大方得体,与乐队配合默契。音乐配置选择及打击乐配置编排:运用各类不同的打击乐器,在场上与表演人员紧密配合,强弱对比明显,可采用带有变

8、化型的节奏还原祭祀场景。道具中面具、武器的选择:正确的选用各类傩神和凶神以及世俗的面具。服装:选择生活中布类产品替代傩式服装,颜色对比需明显,穿着得体大方。展演过程中:借用已掌握傩舞历史知识与即将展演祭祀的情景撰写剧本结合历史神话故事,决定场景中的对白和舞蹈编排由音乐编排后选择配置相应的打击乐结合情景、音乐找到相对应的道具如(傩神)(世俗人物)(凶神)(太阳神)等服装穿着挑选完成展演。课后反思:现代傩舞艺术的再现课程是民间艺术走进音乐进课堂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如何让学生了解傩舞,并用现代教具和当代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当下音乐课程当中是个较难撮合的过程,在课程研究的过程当中避免不了“

9、历史、古代、粗糙、拙冗”的干扰,将陌生的“非遗”内容当中艺术成分提炼出并运用到新课程内,化古老为现代,变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将陌生文化当中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精炼提出,再整合摆开,最后做整改思路,变为现代生活中学生所能感受的到的艺术气息。对新课改的合作探究环节应力求完善,针对学校提出的“四五四”教学模式步骤及环节设置应做到理念与实践环环相连的程度。对此在课程结束后做以下反思:1、课程设计环节当中出现的学生所搜集的资料与小组讨论交流时的资料有偏差,主要凸显为教师对傩舞的了解和学生对傩舞的了解使讨论交流时的预想结果产生了历史与艺术的不接轨的现象。2、教师讲解时对古代傩舞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有冗长现象,对此提出了精炼课堂内容,引导探究为主的改良措施。3、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过于简单化,需不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