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18238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地理三套卷三年对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高考考点四年对比全国1卷 2016 2015 2014 20131产业发展的原因地表覆盖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特点农业生产条件2产业转移的原因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太阳能开发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3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城市服务体系飞机场的地理区位因素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5产业的空间集聚技术进步对飞机场区位的影响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区域定位 6城市空间规划对区域的影响地理计算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自然带(植被)分布7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值线的判读实验植被变化人口变化与城市化8海水搬运作用与地表形态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图

2、表判读美国城市人口变化9河流的水文特征目前没有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大气污染对植被的影响等压线判读与风向判断10山地自然带判断海岸的变化趋势某国人口增长特征地理计算1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岸变化的原因人口增长天气系统的时间变化36有利于茉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工业区位和区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错那湖沙源及成因,对建铁路的影响中国西南攀枝花地区的气温特征和天气特征37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环境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和动物的生活环境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其影响、热棒的倾斜的原因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非洲维多利亚湖和尼罗河沿岸及尼罗河鲈鱼产业42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徒步旅

3、游风险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南海三沙市旅游开发43青藏高原东南部夏秋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M城水患严重的原因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江南丘陵洪灾成因与治理措施44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护坡耕地侵蚀的危害及措施矿渣的危害及治理考点题序年份全国2卷题序 2016 2015 2014 20131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基塘农业的环境的影响建“握手楼”的目的地理图表判读2农业生产特征基塘农业的经济价值城区房价昂贵人口迁移的影响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基塘生产变化的原因区域定位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4中国吸引外资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曲线图判读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地区地膜的作用不同5

4、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沙尘暴天气重要的国际海运航线地膜的负面作用6高山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成因中资企业在国外进行渔业生产我国不同流域的水循环影响台湾年均温分布的因素7影响冻害分布的因素交通运输对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水循环的影响台湾降水量的分布8气候变暖的影响区时与地方时计算科隆群岛的地理环境特点影响樟树分布的因素9季风区的降水特征地理图表判读科隆群岛的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寒流的降温作用10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纬度和水域对气温的影响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海雾的因素11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少河流凌汛危害的措施农业地域类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6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生态建设等尼日利亚铁路、气候特点及其影

5、响沼泽形成的原因、河流沉积作用与含沙量、河口渔业资源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3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江平原的环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种植桉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2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原因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神农架吸引游客的原因4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M市涝灾的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及原因低温对东北农作物的影响44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环境问题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护环太湖泉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年份考点全国3卷 20161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2企业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因素3工

6、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5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6上海未来从业人口构成7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8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9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0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1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36河流的水文特征、交通区位的分析,及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旅游环境保护37不同能源优缺点的比较及区域能源开发的相关知识4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43区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44生物资源衰竭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二、高频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选择题高频考点有:地球和地图、大气与气候、水循环和洋流、工业、农业与交通、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第36题考查的热点(1)、(2)、(3)小题分析当地地理现

7、状形成的原因,第(4)小题相对开放性较高,多半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支持或反对);第37题区域现状、地理位置、分布现状、现状成因。三、试题特点和命题规律1、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渗透价值观2016年地理试题延续了新课标卷的一贯特点,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设置新颖的情境,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如综合题第36题,以茉莉为中心问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广西横县茉莉种植的优势条件;再从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茉莉种植在地势较高的旱地的原因,传承了新课标卷“小切口、小步走、自然原因入题”的命题特点;然后从茉莉

8、种植过渡到茉莉加工,分析茉莉花茶厂众多的原因,从农业到工业,实现了产业的融合;最后从点到面,如何将横县茉莉花茶产业模式向其他贫困落后地区推广,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最后一问清晰地体现了本题的命题意图。2、“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学习能力的考查“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在2016年地理试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考生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需要通过文字、图像先理解这些“新知识”,并将其与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由于该类试题既考查考生考试现场的学习能力,又

9、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区分度较高。如第11题,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找出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并结合川西某山地东坡自然环境的垂直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3、关注时空维度,突出过程性分析,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地理事象不仅具有空间分布、空间组合与空间联系的特点,还具有不断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特点。2016年地理试题特别关注地理事象在时空维度的发展变化特点。如第13题,中心问题是陶瓷产业的发展变化,在空间维度上由景德镇到佛山市之间的往返,在时间维度上由明清时期到21世纪初期的跨越,说明了人文因素的变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这类试题突出要求考生对地理事

10、象过程性的分析,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凸显了人文地理教学中对过程和阶段的核心要求。4、设计选择性,关注学生差异,体现人文关怀自新课标卷命题以来,开放性试题成为必考题型,纵观近几年的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表现为试题取材、试题设问和答案设置。2016年第36题第4小题为开放性试题,与往年不同的是试题设计了选择性问题。试题设问不再单一地指向某一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给考生留有多角度思考和答题的空间,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的答题设计给予了考生表达个人意见、看法的机会,实质上是反映了其态度和价值取向。这样的试题及其答案的设计使得“情感、态度和

11、价值观”不再是表面化的、形式上的、模糊的并带有标签色彩的空泛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可触摸到的真情实感。四、试题新变化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全国地理卷试题都是无图不成题,题题有图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以新课标全国1卷为例,2014年有10幅图表,2015年有8幅图表,而2016年全国1卷只有6幅图表,从数字上明显减少,关键上全国1卷第一次出现了无图题,而且是前6道题都无图,占选择题的55%,也就是说选择题有一半以上是无图的,而把这6个无图题放在试卷的最前面的显要位置一定是命题者的特别用心,他是在向我们透露一个特别的信号,那就是今后的命题风格会有较大的变化,读图在试题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是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