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0063715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与朱元思书 设计说明 这篇小品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它以清丽的文辞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文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的突出特征。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学习此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感受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妙语佳句。 2.引导学

2、生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吴均的山中杂诗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 2.影视作品:课文朗读音频。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有这样一条江水,有人为它作诗云:“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有人为它作画,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有人为它写文,成为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它就是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富春江。它究竟有多美 今天我们跟着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缥(p

3、io)碧_急湍(tun) _轩邈(mio) 泠泠(lng lng) 嘤嘤(yng yng) 经纶(ln) 窥(ku)谷_ 鸢(yun)飞戾(l)天 2.文学常识。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而有古气。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一类文章。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配对;语言上,平仄相对,韵律和谐;用词上,重视用藻,多用典

4、。 3.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的信中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省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文字。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 2.教师指导朗读,强调易错读音,明确句中停顿,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点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抽生朗读,评价、指导朗读。 4.组织学生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5.指导学生梳理和积累文言知识。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

6、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住阳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能看见阳光。 3.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7、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课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绝 直 百 无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注释,把握课文大意,积累文言知识。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

8、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所写景物总体特征的句子。简要分析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是怎样有层次地描写“异水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自己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想和情感 5.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选代表发言,明确问题的答案: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表现在水清、湍急。 奇山:表现在山高、树多、景美。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从侧面衬托出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迅猛。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写出了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同时“竞”“争二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4.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这几句话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看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衬托出景物的怡人。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

10、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情感: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爱慕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再次朗读课文并背诵。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方法,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 五、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吴均一起浏览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风景。古人观山水,在于“澄怀观道”。吴均用澄澈的心境来欣赏自然山水,内心也便映照出自然美丽的情韵、悠然自适的生活态度、高洁的人生志趣。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情饱览山川美景!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2.发展型作业:完成相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