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003484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9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深入领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学习用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4.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如何以分论点服务和支撑中心论点,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2.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

2、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的。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疆域沿革史国史讲话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

3、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2.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的介绍。 程颐(10331107),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和其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凤翔郿(mi)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

4、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理学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朝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乾隆年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

5、官。戴震治学广博,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颉(ji) 张载(zi) 懒惰(du) 譬如(p) 停滞(zh) 虚妄(wng) 程y(颐) 凶xin(险) 视ch(察) 腐草为yng(萤)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譬如:比如。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视察:察看,审察。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情。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

6、目随从。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知识链接】 了解五个术语 论题:简单地说,论题就是作者谈论看法时所围绕的话题。 观点与材料:议论性文章中的“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阐明的看法,一般用简洁凝练的句子表述;议论性文章中的”材料“_,就是对观点进行阐述、论证的材料,包括道理、事实、图表、数据等等。 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别。 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

7、和集中。全文应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速读课文,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 如果不是,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标题不是中心论点。本文的标题只提出了本文议论的问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并没有表达作者的观点,所以只是论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两个分

8、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步骤二:细读课文,深度解读 1.分析第一部分。 第1、2两段是如何提出文章

9、的总论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通过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同时充当论据,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析第二部分。 第3段在文章中是个重要段落,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阅读时要多加思考。 (1)仔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 明确: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得出结论。 (2)第3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明确:引出下文,使文

10、章上下紧密相连。本段讲述了做学问必不可少的一个依据别人的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传说”的问题。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述层层深入。本段论述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第4段论述如何对待这个基础,体现出内容的递进深化。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本段说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就为下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第3段举“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明确:证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从而引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道理。 (4)第4段可以分为几层 请概括层意。 明确:可分为三层

11、。 第一层(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到“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这两个例子,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最后一句):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明确: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

12、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3.分析第三部分。 第6段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第6段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承上启下,而且使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使论述更加深入;揭示第一个分论点,并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即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段首先作道理论证:通过反面说理及正面论述说明怀疑对于治学的重要性。其次作举例论证:举戴震的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最后,先从正面论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论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整段话论述全面,论证有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

13、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不仅适用于治学者,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文章的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 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例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 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 等来证明论点,从而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对比论证 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 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论点

14、的一种方法。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 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以把道理 讲得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 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1)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2)事例: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古代有三皇、五帝。“腐草为萤。戴震善问。论证方法分别是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2.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明确: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