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00015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新课改要求 摘要:普通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这一要求,无论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以及教师的位置的几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课程理念;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21世纪时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保证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普通初中美术课程改革正是在这种大潮的推动下,迎来了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 一、领会课

2、程理念 1、新课程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选择性是实施此次初中新课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从“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出发,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特长开展美术教学。 2、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

3、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3、新课程注重美术学科的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提倡人文性质。提出“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探索其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4、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要求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

4、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出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理解课程结构 初中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定位上,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新课程所体现出来最突出的新特点是:在结构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学生在完成基本学分的前提下

5、,可以进一步通过学习获得其它学分,从而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取得更具体的收获。 1、设置内容系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五个内容系列,由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初中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初中美术新课程设置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5个系列的“成就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便于老师们比较、理解、运用,使课程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模块教学是这次初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

6、美术不断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订计划;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特色发展创造条件。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美术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美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1)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人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

7、,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将引发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其次,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拓宽学生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