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9688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议论性散文”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了解古代散文阅读方法;3.学会论证。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他为“荀卿”。 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韩愈(768824),字退之

2、,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字词汇总数(c)罟(g)不入洿(w)池 狗彘(zh) 庠(xing)序 饿莩(pio) 养生丧(sng)死 中 (zhng) 绳 槁暴(go p) 跂(q)而望矣 跬 (ku) 步 崤 (xio) 函 瓮牖(yu) 召(sho滑) 俯首颈系(x) 践华(hu)为城 劲(jng)弩 蹑足行(hng)伍 句读(du) 官盛择近谀(y) 郯(tn)子课文精要理清结构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家多”的原因;第二

3、部分分析“民不家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民不家多”的根本措施。劝学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过秦论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师说第一段开头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下来阐明择师的原则:以“道”的有无为标准,而不应有贵贱、长幼之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以第一段立论为基础,以事实为论据,从反面展开批驳。连用三个对比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针砭。层层对比,深刻揭露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从正面论证

4、自己立论的正确。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点明作师说的原因。把握重点古代散文阅读方法一般来说,多数文章都是情理兼用的,互相渗透的。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有多种途径。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也是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究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流程。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把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受来得集中,对文章总体的风貌、规模体势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

5、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这样阅读比专靠分析研究,在感受上跟作品会契和得更深一些。当然,作家讲“气”也有区别,有的心平气和,从容娴雅;有的强调气势充沛,喷薄出之。可以把提要钩玄、沉思力索、反复阅读与因声求气结合起来,在获得对作品的情意了解后,再进一步研究作者表情达意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学会在写作时运用借鉴,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复杂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的作品既有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因素,又有消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因素。因此,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时,既要依据文

6、章主要内容,又要注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也就是说不能拔高,不能贬低,要实事求是。平时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理解原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不要以自己的观点来代替作者的观点,要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同时在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坚持直译。2.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作品风格或是流派,因为这些往往对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3.熟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散文,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明清时代的散文。阅读时要尽力去体会文章的特点,以及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作者的观点等。4.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读完一篇文章,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事物,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7、什么。然后要细读题目,利用设置的题目来了解全文的内容,最后还要特别注意重读全文。考试选择的文言语段,不可能让学生一下子弄懂文意,所以,考生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调动各种可以运用的手段,前后互解,依题解意。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5题静者居记(明)高启 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

8、,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失。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

9、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矣B乎C.耶D也2第段加红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3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D作者觉得要随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吾知其所勉居不静而静者居静而非静者吾知其所警A,;,。B,;,。C,;,。D,;,。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不挟长,不挟贵,

10、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6孟子和朱熹都强调交友要重视一个字,那就是。7针对交友,我们从孟子和朱熹的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D(本题考句末语气词,如果语感较好,很容易便能选出来。本句不表疑问或感叹语气,可排除“乎”“耶”。“矣”,一般表陈述语气,“也”表判断或肯定语气,而本句要表现的是一种肯定语气,“也”字最恰当。)2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引出后文“客”的感叹解析:这三句话在“入其室”之后,描写“其室”的幽深清静,很容易理解。后文“客”由此发出一段议论,所以有引出下文的作用。3C

11、(第段并没有勉励张君,而是通过自谦赞颂了张君能静,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4D(本题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借主人之口对前文的总结。文章先说“居静而非静”,其次谈“居不静而静”,最后谈“居仁而静”。 为首句,照应文章谈论的第一个问题;主人所居为“静者居”,正所谓“居静”,故当自警其“非静”,所以为次句;为下一句,照应文章谈论的第二个问题,主人未尝居不静,故当勉之,所以为末句。)5. 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全文紧扣“居”“

12、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解析:本题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居静而非静”“居不静而静”“居仁而静”三层意思,理解第一层的含义,分析作者如何由实到虚阐发“居”和“静”的关系。6.德7. 孟子的话启发我们,交友时要加强对自我的要求,交朋友是因为对方品德好,而不能依仗自身的优越条件。朱熹的话启发我们,交友要结交有德行的人,而不论他的年龄大小。拓展阅读孟庙的苍鹭孙继泉 苍鹭为什么选择了孟庙? 它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它们还要在这儿住多久? 没有人知道。其实,不用到孟庙,在邹城市的周边田野里、公路上,抑或在自家的庭院里,只要抬一下头,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看到苍鹭在空中翩飞,一只,两只,十只八只。它们像

13、从孟子中飞出的一粒粒文字,又在平展展的空中组合一句话,却没有人读懂。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你看到的这些苍鹭此时正行进在采食的路上,它们到就近的大泽中捞取鱼虾和幼蛙,以便回家饲喂雏儿。远的是微山湖,近的是西苇水库、尼山水库、九里涧水库 孟庙里居住的苍鹭有3000多只。你如果到孟庙那茂盛的柏树下走一走,就能够亲身感受到苍鹭家族的气息,就能够听到它们发出的一声声虽不婉转却清脆响亮的呜叫,甚至能听到它们在树丛中飞动时翅羽相互摩擦或拍打空气的刷刷声,还有翅尖触碰到树枝的簌簌声。平时,孟庙里游人不是很多,你可以静心观察苍鹭在树顶轻轻地落下又无声地飞起的娴熟动作,可以静心观看它们伏在窝边里看看外看看的

14、温柔媚态。 这些看似柔媚的大鸟,对子女的教养却是残酷的、严苛的。据在“习儒馆”讲学的作家、学者王昭溪讲,成鹭采食回来之后,并不是将口中含着的鱼蛙轻巧地送进幼雏张开的口中,而是将食物一样样地甩给它们,让它们接,以便训练它们的反应能力和速度。接不住的由成鹭捡起来再甩、再接。所以,游客在树下经常能发现一条条小鱼,一只只小虾,那是成鹭用力过猛甩出窝外的,而一旦落到地下,它们就不再拾取了。也有不少幼鸟在忽闪腾挪的时候不慎落巢而摔到树下。从树顶到地面遥遥数十米,非死即伤,九死一生 我从来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只鹭。多年以来,我就想看一看在空中优雅地伸着长颈,轻松地扇着双翅,不时发出一两句“啊啊”叫声的苍鹭在地面上或水泽中活动的样子,看一看它柔软的颈项怎样弯曲转动,它颀长的双足怎样挪动、移步,它发现潜游的鱼虾又是怎样将它们迅疾地捕获然而,一次也没有。不!有一次。有一次我在酒后与朋友同游孟庙。就是在孟庙的一棵古柏下,我发现了它苍鹭。不过它已经不能飞翔,也不能活动,它是一只死鹭。我拾起它,我想看看它因何而死。没有伤口,也没有血痕,我料定这是一只老死的鹭。我们极少看到鸟兽的尸体,尤其是一些猛兽大禽。据说,许多动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寿限,在其来临之前,都悄悄地来到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离世。它们死得是多么神秘,多么超然,又是多么干净利落。然而这只苍鹭为什么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