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9363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教学设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作者: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 武淑君一、概述:课名是孔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孔子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二、教学目标分析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

2、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第一课时)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并通过自主学习利用信息化资源相互交流解答。三、学生特征分析通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孔子学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经过孔子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对课文主人公孔子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对使用信息

3、化资源进行学习兴趣浓厚、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主设疑、自主解疑、交流汇报、质疑再探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信息化资源,鼓励学生在屏幕上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落圈圈画画,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语言进交流与评析,解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五、教学资源和工具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资源课件网络链接:孔子故事 论语六、教学过程环节第一阶段:复习导入,了解学生对孔子的认识(课文一二自然段

4、内容)。第二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3-7,了解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自主设疑、自主解疑、利用信息化资源交流汇报,体会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孔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积累习惯。七、教学评价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

5、字构字规律。(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儿歌读给小伙伴听,说出韵文的规律。(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10首有关夏天动物小诗及科学常识小短文,用这些知识解决课文疑问。(6)创造性思维:创作的小短文、小诗、儿歌等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具有新颖性。八、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 设疑自探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填空题2、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是一位伟大的人物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呢?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学生选定有深度的问题。1、指名学生完成填

6、空题后全班齐读。2、学生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自己寻找探究的点,提出问题。PPT出示填空题,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孔子生平及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的了解,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设疑自探,既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有重点的提问能力,因为是自己提到的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解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解疑合探1、出示自探提示,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落交流对孔子的认识,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交流的段落概括小标题。指导学生朗读。(如: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试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孔子的

7、学习精神?)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3-7自然段,根据老师的提示,在书中圈圈画画,做批注,自主探究答案。2、全班交流汇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落圈圈画画,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语言进交流与评析,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给每个故事概括小标题。PPT出示自探提示1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仔细的读课文3-7自然段。2画:用“ ”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3思: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4写: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并给你喜欢的故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温馨提示:先独立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时间8分钟。交互式白板导出相关段落,学

8、生批注、圈画。“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所以出示提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清楚明了,讲的学生能抓住重点,听的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兴趣和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拓展延伸质疑再探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我们明白了孔子的言行无不投射出他的“仁爱”的思想。出示一组孔子名言。谁能谈谈对这几句名言的理解。2、你还知道哪些孔子名言。3、难怪全世界都在推崇孔子。请看一组链接。4、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引导学生课下自主阅读,了解孔子。1、指名读孔子名言,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2、交流自己积累的孔子的名言。3、观看图片链接,了解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9、4、再次质疑PPT 出示孔子名言点击链接网址通过交流孔子的名言,观看视频(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感受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之深。通过提供资源链接,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出示练习题引导交流检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题。课拍仪展示练习题。利用课拍仪展示练习题,既可以直观地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21、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不喝“盗泉”水 厌恶偷盗、识人不易 敢于自省晚年读周易 勤奋读书九、教学反思孔子这一课,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一人物又很特殊,一是,他是名人;二是,他是古

10、人,离学生实际都很远。而文章的事例,又都是以孔子的言行体现的,这给学生的理解提出了挑战。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本文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张,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以如何让学生贴近这位古代名人的生活呢?这就成为这节课的关键:1、多方位的课前预习。课前我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等到上课伊始,我便提出: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在交流中拉近了与孔子的距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设疑解疑,自主学习。阅读扶放结合,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方法。本文共安排了四个故事,我

11、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到的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思想精髓。又安排学生合作交流、汇报解疑,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圈画关于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里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处世准则,形象风貌,如: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善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在交流中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同时,又得到了方法,学习起来既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课堂表现很有活力。3、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信息化资源的运用,开课伊始,用PPT出示复习题,了解学生对孔子的认识,课中,出示自

12、探提示,解疑汇报中,鼓励学生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多项功能,引导学生圈圈画画,突出了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学生讲得清楚,听得明白。快要结束课时,有通过网络链接引导学生观看世界各地学习孔子文化的热情,感受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再到最后的用白板出示的当堂检测,指名学生板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课文的状况。信息化资源的广泛使用,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说是这一节课的亮点。但,在教学中我有很多遗憾。1.虽然充分利用了信息化资源,但学生操作还显生疏,今后要多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2.孔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谈谈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给你什么启发等等的问题。总之,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课堂教学总是具有“遗憾”美的特点,希望我的好的做法及教学中的不足能给其他教师以启发和思考,让这些“遗憾”更美、更有价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