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89866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州苏中学跟班学习报告-抽象“苏式教育”的具象一角【摘要】2015年10月8日至12月8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溪安县骨干教师赴苏州中学跟班学习的培训项目。在这期间,笔者深刻感受到素有“府学千年,新学百年”之称的苏州中学,好似苏州园林般穿越历史与传说,在时、空里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朴素而不失精致;其校训“诚、思、信、勇”见证学校在千年办学中积淀的文化,影响和滋养着一代代苏式学子的心灵和情怀。苏州中学,俨然是跳脱于“苏式教育”这抽象字之上,呈现于世人眼前的具象的一角,安静而有力地叙写着它的传统与当下。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苏州中学的校园,课堂,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感受的“苏式教育”的内涵和

2、未来发展之期望,进而思考咱们可以借鉴的启示。【关键词】苏式教育苏州中学苏式校园苏式课堂苏式教师苏式学子前言“苏式教育”字面上即苏州教育模式,在全国不同文化区域中,苏州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它既有深厚的教育历史传统,也有丰富的教育历史资源。诚然,一种教学流派代表着一个地区教育的风格、气象。“流派”通常指的是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从艺术、学术领域到教育领域,“流派”从一个“熟”词变成了一个“新”词,甚至变成一个“热”词。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称之为“教学流派”。从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文化圈去观

3、察、梳理教育的生态现象,也许“流派”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事实”的存在。苏派,作为国内一个重要的教学流派,最是代表着江苏教育的风格、气象。而在江苏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区域来研究。苏式,就是指在苏州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教学流派,是在苏州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它拥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他们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并因共同的成长背景且相互影响而带有共性的苏州烙印;它拥有若干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团队并形成辐射力;它是苏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组成部分。而苏州中学始于公元1035年,是苏式教育的

4、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前身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1735年在府学内创立紫阳书院,便迅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书院。1904年,府学改建为江苏师范学堂,引领了中国新学的创建与发展。至1927年,教育家汪懋祖组建苏州中学,掀开教育新篇章。1953年,学习成为全国首批重点高中之一。1978年正式定名为江苏省苏州中学。近千年来,苏州中学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公办性质一以贯之,名师云集,英才辈出,薪火相传,在江苏乃至中国的教育史上殊为罕见。作为苏州市区第一所国家示范级高中,2004年首批成为四星级中学,2011年7月第四次入选“中国百强中学”。2013年苏州中学荣获清华大学颁发的“中学毕业生清

5、华成长奖”。进入新世纪,苏州中学坚持创新,致力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苏式教育”的历史特点与今日使命“苏式教育”自古就有“重仁”“崇文”“经世”“有容”之特点。首先,“重仁”可追溯至上古的言偃,其作为孔子江南地区唯一的学生,广推“仁道”。有学者认为礼记的礼运中的话,是言偃的弟子传下来的,可见孔子关于“仁爱”的思想和言偃有关。而在1000年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00多年前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次,“崇文”体现在整个1300年的科举时代,产生的文科状元近600人,

6、武状元110多人,今日苏州地区大概是45人。其实,最早的状元大都出现在中原地区,苏州是后起之秀,而取得此可喜成绩,其根源和苏州2000多年始终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是息息相关的。再者,苏州教育始终是和时代发展的脉搏联系在一起的,固有“经世”之说。纵观历史,曾有三个教育家涌现的时代,第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是两宋时期,第三个就是中国的近代,而这三个时期都和苏州是有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言偃,宋代的范仲淹和胡瑗,近代的冯桂芬、王韬、叶圣陶等。苏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出教育家,且皆是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起示范作用。最后是“有容”。春秋时期,泰伯奔吴,使苏州成为农耕文化和水文化的

7、交汇之地;而今,苏州,最为上海后花园,又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接的重要纽带。显然,苏州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毋庸置疑,有容乃大,足见苏式教育的张力。面对当今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苏派教育主张“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苏式教育作为这一口号下一支生力军,始终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作为苏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此“三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从各级各类学校的角度出发,构建苏式好学校,引领每一所学校在对文化传统的回首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时代文明建构的坐标中明晰发展的定位;在扑面而来的古韵今风中面向

8、未来、走向世界;始终将“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落在“教好每一个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探索并切实将文化软实力变成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培养通晓地域文化,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优秀人才。二、具象的“苏州中学”与抽象的“苏式教育”1.苏式校园-“苏式教育”的时空载体【具象】初抵苏州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塑像”,苏中领导解释说范仲淹乃苏州吴县人,相传于公元1035年主政苏州时,有一位阴阳家在勘察南园后建议他,购下此地建立私宅,因此地乃风水宝地,可保后世代代高官。而范仲淹认为私占不如公办一所学校,好让苏州人才辈出。于是,先购地并上报朝廷批准,自此,苏州府学便延续千

9、年,令苏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为缅怀这位创办府学的先辈,由校友捐资塑像以资纪念。此范仲淹像取坚实、质朴的整块花岗岩精心雕琢而成,栩栩如生、风范天下。2005年10月6日,在苏州中学“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双庆盛典上,由苏州中学着名校友钱伟长亲手揭幕落成。塑像照墙背后镌刻岳阳楼记全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后世历代苏州学子所仰慕。随后,在参观苏州中学校园时,被其宜居、宜养、宜游的古朴园林气息所吸引,走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仿佛置身园林般,身心舒畅。学校有多处景观性建筑,最标志性之一当属红楼前的“智德之门”,此门建于1920年代,由省立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建造并题词,19

10、50年代拆除重建,苏中学子每周一都在次门前举办升旗仪式。而立于校园教学区中心地带的“道山”更别具一格,得碧霞池、春雨池相伴,学校的教学楼有西白楼、东白楼、东红楼、西红楼,实验楼、科技信息楼等。另外还有图书馆、体育馆、泮池、来秀坊、泮水居,采芹园等。最让人驻足的宏伟一景就是于2013年6月建成的新校史馆“尊经阁”,此阁上下两层800平方米,一楼展馆分为苏州府学、紫阳书院、江苏师范学堂、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4个展区,二楼展馆则是色彩分区:青砖墙展区为苏州中学至1949年间的办学历史,红砖墙区是苏州中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除此之外,还有校歌墙、校徽树展区及名人廊等。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苏州气息,校

11、园内的连廊和亭台楼阁不散发着古典精致的园林韵味。【抽象】苏式校园与苏式课堂是苏式教育派生出来的两个概念。“苏式教育”呈现了教育理念、教育信念,而“苏式校园”是“苏式教育”的载体。所谓苏式校园,不仅仅指物质层面,更包括物质所反映的精神。像苏州中学这样的“苏式校园”在星罗密布于整个苏州,包括小学和中学,满是吴地文化濡染浸润的印记。源于“苏式教育”倡导以“苏式”文化为主题,号召各校致力做优学校环境文化,扎根地域文化,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水乳交融,城市特色与学校个性相得益彰的“苏式名校”。对于新建的学校或扩建的新校区、分校,也应秉承将吴地文化前瞻性地融于学校的建设规划

12、、环境布置、办学理念中;对于百年老校注重保护性修缮,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得以弘扬;对于扩并学校,则优化继承发扬老校文化,通过营造文化、移植文化、挖掘文化、整合文化,形成更有生命力的“苏式”文化特色。鼓励各校校长坚持“秀外慧中、个性飞扬、立足苏州、面向世界”的原则,从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的角度,树立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去推进和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外在空间,更能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一个学子们记忆深处最值得回忆的地方。2.苏式课堂-“苏式教育”的实现形式【具象】初次见到范秀芹老师,是笔者到达苏州后的第二天,苏州中学领导召开的第一次座谈会,范老师与我们

13、第一次交谈就提到作为教师一定走近学生,不是空间上的靠近,而是心灵上的亲近。而后,笔者逐渐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写意画面真实贯穿在范老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在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中,范老师的婉约和气的教学风格和亲和务实的课堂模式让笔者受益颇深。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说”非常重要,“说”的过程除了对学生基本的语音,语调上的训练,更多是语用上,如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观点,来激发其自主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交际性能力等方面,因此,范老师时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课前演讲,遇见戏剧型就让学生角色扮演,又有一次在讲解试卷时,卷子中的完形填空是个有趣的故事,范老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表演的方式来达到讲评的效果。而范老师的

14、课堂最令人惊奇的是其长期坚持妙用“激励法”的教学特色,无论是何课型。这一日,范老师讲评周末刚做的测试卷。卷面分析前,范老师先整体分析了班级的平均分,以及个别同学的进步和不足的案例,然后在讲评中,一直不停鼓励学生,“Everydogwillhaveitsday.”“S1,S2,S3,theyareourexamplesandwecanlearnfromthemonebyone.”“class2,wehavethefirsttop10students,andtheyallworkedreallyharderthanbefore.”“Allofus,pleasekeepthehabit-doit,r

15、eaditeveryday.”“youdidthebestinthewholegrade.”“Honey,andyou?youmissedthepointsandwhatapity.”等等。此类型的激励性言语在范老师的英语教学以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全方位的应用,不仅用于课堂上,课后作业批改,甚至家校联系,对学生多元评价,与学生的日常交流都充分应用。11月26日的早晨异常寒冷,而苏州星海实验中学举办的“畅游式苏式课堂”主题教学活动确吸引了来自苏州市区各个学校的老师们,星海实验中学的徐申叶老师和西郊附中的严海燕老师的新闻阅读课之精彩让听课老师完全忘却了寒冷。如,徐老师的课主题是关于如何面对恐怖

16、组织,从视频导入,到新闻信息提取,再到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徐老师语调缓缓,耐心引导,体现在对关键信息的提炼如,where,who,whatcrime,whatresult,whattitle等。课堂中全部同学一一开口讲述自己的观点,徐老师倾听仔细,并作适当延伸,非常关注与学生互动时的衔接,在最后对写作任务的引导中,对于作文关键要点的提供很到位,整堂课凸显“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新功能,真的令人有畅游园林般舒适的体验,其教学风格如文人般儒雅,循循善诱,浑身洋溢一种苏州人特有的性情和涵养。两堂课的成功又展示了学生平时训练的扎实,即便外校教师借班上课,也一样与老师积极互动,丝毫没有不协调的地方。除此之外,在12月3日,苏州三中举办了由苏州市第三中学、苏中园区校、苏州市第六中学、平江中学四校联合的主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苏式慢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三中的许颖老师和苏中园区校的周唯老师开设的主题为m6U3Unrealconditionals的同堂异构课,也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两位老师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