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88996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17智取生辰纲 3 课时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其创作总体上呈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

2、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因而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斗智,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2.理清课文故事情节。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 3.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4.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教学难点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

3、怎样斗智斗谋的?教学方法讨论法 点拔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音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好汉歌,让学生回忆108位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曲折动人故事。引出水浒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二.解题 本文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三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复述选文情节: (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 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 开端(1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药 高潮(1011)众

4、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 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 第二课时 要点: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 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 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

5、组矛盾 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 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 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 三、分析人物性格 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 明确:杨志性格特征: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

6、会有不同的态度? 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 卖刀失意 杨志升官得志 失陷生辰纲幻灭 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 对于杨志,他

7、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 四、布置作业: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第三课时 要点: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 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 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 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 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

8、,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 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 三、思考讨论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 明确:起反衬的作用。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

9、泥冈的环境。 作用: 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 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 五、课文总结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六.拓展延伸:讨论: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吴用等人的“劫纲”行为?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18杨修之死 1 课时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

10、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而杨修之死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目标.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教学重点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引导自读法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

11、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背景1、走近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者 ,名 ,字_ _,号 , (朝代)小说家。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时间:公元219年夏。地点:阳平关外。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鸡肋(li) 沉吟(yn) 庖厨(po) 夏侯惇(dn) 主簿(b) 褒贬

12、(bo)(bin) 酥(s) 簏(l) 伺(s) 谮(zn) 曹丕(p)邺城(y) 麾军(hu) 高阜(f) 绰刀(cho) 四、学习研讨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1)嫌门阔 忌之(2)一盒酥 恶之(3)杀近侍 愈恶之(4)告发丕 愈恶之(5)斩门吏 大怒(6)作答教 杀心(7)鸡肋 杀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

13、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五、课堂练习: 1、根据意思填词语。陷害、中伤。(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2、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是( )A、他惑乱军心。 B、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C、他为曹植作答十余条,参与了曹氏内部斗争D、他聪明过人,引起曹操嫉妒。3、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六、拓展延伸(一)阅读材料,结合纪晓岚的做法,谈一谈你从杨修之死中获得的启示。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二)三国故事知多少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因在三国鼎立、矛盾错综的环境中进行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搏击争斗,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慧化身。当时与他对垒的人物有英勇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